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苍南  > 苍南概况  > 苍南百家姓

36、蓝 姓

  • 发布日期:2008-03-19
  • 浏览次数:
  • 字体:[ ]

 

第三十六位—— 

 

蓝姓始祖——蓝尹

 

春秋时,楚国人,楚昭王大夫。柏举之战,昭王败,奔随。昭王欲杀之,令尹子西谏止之。后任蓝县尹后裔以蓝为姓,尊蓝尹为始祖。

 

 

   

 

蓝姓起源与演变  据《竹书纪年》和《战国策》所载,蓝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

第一支出自嬴姓。据《竹书纪年》所载,梁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秦子向被命为君,受封于蓝邑(今陕西省蓝田县),其后以邑为氏。梁惠王即魏惠王,当时魏国为战国初期一强,西取秦国的河西,北灭中山国。蓝邑遂成为魏国领地。又据《战国策》载,中山国有大臣蓝诸。

第二支出自楚国。春秋时楚国有个大夫名,任蓝县尹,又称蓝尹亹,其后裔以蓝为氏。楚国蓝县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

 

 

蓝姓汝南郡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蓝姓种玉堂

 

据福建漳浦县石椅《蓝氏族谱》记载:东周显王二年(前367),始祖蓝尹为楚国大夫。后任魏蓝田县令。梁(魏)惠王封地在今陕西蓝田县,其地出美玉而闻名,所谓“玉种蓝田”。蓝姓后裔即以“种玉”为堂号。

 

 

苍南蓝姓迁徙

 

蓝姓迁徙与演变  苍南蓝姓,系历史悠久的家族。由于年远代湮,清初又值“奉旨迁界”,致世系鸿支俱难查考。今据政协苍南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畲族回族专辑》(第17辑)、《苍南畲族的源流与分布》(雷必贵著)记载,基本上理清入迁苍南的蓝姓,系明嘉靖、万历和清康熙、乾隆年间。今将收录部分迁徙分述于下:

莒溪垟尾蓝姓  始迁祖蓝种寿、蓝玉桂叔侄,系蓝冈苗裔。原籍广东潮州。蓝崑冈生子蓝宝珊,蓝宝珊生蓝立瑚。蓝立瑚生子三:良得、良足、良富。蓝良得生子二:田圃、田畦。蓝田圃生子二:种福、种寿。蓝种福生几子不详,只录长子蓝玉桂。蓝昆冈后裔于何时由潮州入迁福建罗源县大头(今起步镇黄家湾头)不详。蓝种寿与侄蓝玉桂于明末由罗源大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莒溪磨石坑蓝姓  始迁祖蓝宗化(18821956)。系蓝种寿裔孙。蓝种寿生子三:玉堂、玉进、玉山。蓝玉进次子士金之次子元俊支系十四世蓝宗化,约于清光绪末或民国初,由莒溪垟尾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挺南大坑内蓝姓  始迁祖蓝元昌(1690—?)。系蓝种寿曾孙,蓝玉进之孙,蓝士明长子。约于清康熙年间由莒溪垟尾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南宋岭头蓝姓  始迁祖蓝永星(17611831)。系蓝种寿十一世孙,蓝玉进派下。约于清乾隆年间由莒溪垟尾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另一支居南宋岭头之始迁祖蓝昌抄(1826—?),系蓝种寿十三世孙,蓝玉进派下。约于清道光年间由莒溪垟尾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括山杨家坑蓝姓  始迁祖蓝昌端(18151890)。系蓝种寿十三世孙,蓝玉进派下。约于清道光年间由莒溪垟尾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华阳牛角湾(今观美镇东阳村)蓝姓  始迁祖蓝昌乾(17891853)。系蓝种寿十三世孙,蓝玉进派下。约于清嘉庆年间由莒溪垟尾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莒溪柯岭头蓝姓  始迁祖蓝士孝(16541715)。系蓝种寿之孙,蓝玉山之子。于清康熙年间由莒溪垟尾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另一支莒溪柯岭头之始迁祖蓝元发,系蓝种寿曾孙,蓝玉进之孙,蓝士敬三子。何时由莒溪垟尾入迁来此定居不详。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桥墩四亩大源坝蓝姓  始迁祖蓝元瑞。系蓝田圃玄孙,蓝种福曾孙,蓝玉桂之孙(蓝玉桂生子五:士四、士添、士法、士聪、士汉),蓝士四之三子。何时由莒溪垟尾入迁来此定居不详。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莒溪半岭炉蓝姓  始迁祖蓝永旺。系蓝田圃十一世孙,蓝元瑞派下。何时由桥墩四亩大源坝入迁来此定居不详。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天井银坑媒人岗(今莒溪镇坳下梅人贡)蓝姓  始迁祖蓝朝门(17991831)。系蓝田圃十二世孙,蓝元瑞派下,蓝永旺之子。约于清道光初由莒溪半岭炉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桥墩山南(岚)蓝姓  始迁祖蓝昌安(18231871)。系蓝田圃十三世孙,蓝元瑞派下。于清道光年间由桥墩大源坝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莒溪柯岭头蓝姓  始迁祖蓝茂判(1803—?)。系蓝田圃十五世孙,蓝元瑞派下。约于清道光初由桥墩大源坝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凤阳顶堡蓝姓  始迁祖蓝元五。系蓝田圃玄孙、蓝种福曾孙、蓝玉桂之孙,蓝士四之四子。于何时由莒溪垟尾入迁来此定居不详。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注:至于莒溪垟尾蓝姓,迁居县外者,兹不录,请谅解。

岱岭牛皮岭(坑门)蓝姓  始迁祖蓝世贤(1674—?)。其始祖蓝意必,原籍广东潮州,于明时入迁福建罗源县龙头山大坝头(今属霍口乡川边村)定居。蓝意必生六子,第三子蓝千益,乳名千四,于明末由大坝头入迁浙江平阳县三十三都凤池李家山(今属平阳县朝阳乡)。蓝千四长子蓝万三生子四:华香、华山、华吾、华春,分福禄寿喜四房。后因四子华春徙平阳岭门失考,重立天地人三房。天房华香生子四:应生、应盛、应寿、应通(应寿、应通无考)。蓝应生第三子蓝世贤,于清康熙年间由李家山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岱岭坑门横浚七亩蓝姓  始迁祖蓝子文(17141771)。系蓝世贤长子蓝廷献之子。约于清乾隆初由牛皮岭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岱岭坑门岭蓝姓  始迁祖蓝廷贵(17081788)。系蓝世贤四子。于清雍正年间由牛皮岭入迁来此定居,其第四子蓝子斌分居坑门半岭。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华阳后家井(今属观美镇东阳村)蓝姓  始迁祖蓝光宽(1810—?)系蓝子斌第四子。于清道光年间由坑门半岭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岱岭坑门大垵(内湾)蓝姓  始迁祖蓝有照(17561813)。系蓝廷贵长子蓝子忠第五孙。于清乾隆年间由牛皮岭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岱岭云遮包坑蓝姓  始迁祖蓝昌尾(18791932)。系蓝世贤次子蓝廷朱派下十三世孙。约于清光绪年间由牛皮岭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南宋大园蓝姓  始迁祖蓝世达(16721751)。系天房蓝华香次子蓝应盛之长子。蓝应盛生子三:世达、世德、世信。于清康熙年间由牛皮岭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半垟后垟蓝姓  始迁祖蓝有龙。系蓝世达曾孙、蓝廷料之孙、蓝子忠之子。于何时由南宋大园入迁来此定居不详,已迁移何处不详。

岱岭坑门桐仔垵蓝姓  始迁祖蓝廷满。系蓝世德五子。于何时由牛皮岭入迁来此定居不详。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中墩王家山蓝姓  始迁祖蓝世信。系蓝应盛第三子。于何时由牛皮岭入迁来此定居不详。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坑门半岭蓝姓  始迁祖蓝昌扶(18751921)。系蓝世德三子,蓝廷璋派下十三世孙。于清光绪年间由牛皮岭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腾垟王湾蓝姓  始迁祖蓝初。其始祖蓝意必,原籍广东潮州,于明时入迁福建罗源县龙头山大坝头(今属霍口乡川边村)。蓝初于明季由罗源入迁平阳县闹村马湾,旋迁来此定居。长子子庆,孙士进(1682—?)、士生。士进派下玄孙昌攀(17981854)居横路、昌株居双港坑。繁衍成族,后裔分居王湾隔,平阳青街章山,顺溪三十六壁(僻),霞浦县麻园(今属牙城镇),麻园石垒下(即杨坑石壁脚),以及台湾省桃园县大溪福安里等地。

南宋石门岭蓝姓  始迁祖蓝子敬。系蓝元谷曾孙、蓝文贵之孙、蓝天增之子。蓝元谷,名上万,系蓝意必苗裔。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由福建罗源县入迁平阳县闹村马湾。生子四:文贵、文富、文寿、文全,分为福禄寿喜四房。蓝子敬于何时由闹村马湾入迁来此定居不详。繁衍成族,其子帝官(17661821)于乾隆年间分居昌禅萍蓬岭脚。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莒溪江兴坑(注《苍南县地名录》查无此村名)蓝姓  始迁祖蓝子龙。系蓝元谷曾孙、蓝文富之孙、蓝天旺之子。何时由闹村马湾入迁来此定居不详。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腾垟北山(今属苍北村)蓝姓  始迁祖蓝子蔓。系蓝元谷曾孙、蓝文富之孙、蓝天生之子;另一支始迁祖蓝子旭,系蓝天佑之子。这两支于何时由闹村马湾入迁来此定居不详。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昌禅王家垟蓝姓  始迁祖蓝子孝。系蓝初之子。于何时由平阳县闹村马湾入迁来此定居不详。生一子蓝尔忠(16911776)。尔忠生子四:长元、长□、长魁、长坤(17351805)。繁衍成族,后裔长坤之子有炳(17561833)移居双剑(牛背脊),以及县内外各地。

南宋鼓楼山蓝姓  始迁祖蓝有起。其始祖蓝玉新,原籍广东潮州。于明正德末或嘉靖初由广东潮州入迁福建,从连江马鼻道登岸,到罗源县定居。生子二:朝振(1543)、朝聘(1546)。蓝朝振转迁浙江台州府黄岩县。长子蓝宗录(15681601)徙居青田创基立业。次子蓝元裕(15901642)再迁平阳县青街仪山(也称坭山,今属九岱村)定居。生子二:东立、东升。蓝东立(16111666)生子三:有起、有基、有福。蓝有起(16501721)于清康熙年间由青街仪山入迁来此定居。生子六:应乾、应贤、应灵、应明、应亮、应奇。蓝应乾(16861775)移居赤溪半垟下堡,其长孙世生分居福鼎旧宅庵(今前岐镇照兰村高宅庵),次孙世春分居霞浦县七都文洋(今属牙城镇);蓝应贤移居霞浦县沙江岚后(今属牙城镇凤江村),其长孙世朋住本地,次孙世珍分居五十六都二坑(今属三沙镇);三孙世贵分居七都文洋;蓝应灵移居福鼎八都虎陷(今秦屿镇孔坪村虎暗);蓝应明移居福鼎八斗坪(今属管阳镇钰阳村),其长孙世昌、次孙世贤分居国公坪,三孙世始分居尤(余)家坪(今属前岐镇武洋村),四孙世杰,分居藻溪吴家园(小心垟);蓝应亮移居福鼎牛食岚水礁坑(今属佳阳乡象阳村),其长孙世瑞分居牙城王家山,三孙世有移居藻溪小心垟(另有福安派世景分居小心垟旗杆岗),蓝应奇三孙世聪(16911718)分居南宋垟头顶(墓岗)。

昌禅岙口蓝姓  始迁祖蓝朝振(1543)。其父蓝玉新,约于明正德年间由广东潮州入迁福建,从连江马鼻道登岸到罗源定居。生子:朝振、朝聘。蓝朝振于嘉靖年间因闽省动乱,转徙浙江台州府黄岩县,旋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遂成岙口支系,分居县内外各地。

埔坪温州崛(小龟岭)蓝姓  始迁祖蓝茂上(17101777)。名茂才,字福林。其鼻祖蓝明德,原籍江苏南京。传至二十五世蓝山,生子二:玉赵、玉超。蓝玉赵生子五:善林、春上、茂上、廷上、凤上。蓝茂上于清乾隆年间由南京入迁来此定居。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藻溪小心垟蓝姓  始迁祖蓝世景,何时由昌禅岙口入迁来此定居不详。配氏不详,生子三:文贵、文贤、文魁。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括山尤家园蓝姓  始迁祖蓝子焕,何时由昌禅岙口入迁来此定居不详。繁衍成族,后裔分居县内外各地。

 

 

苍南蓝姓人口

 

苍南蓝姓人口发展史  苍南原属平阳县,于1981年从平阳析出建县。

199071零时,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全县蓝姓在籍血缘人口为6487人,占全县总人口0.65%,为全县第36位,分布全县54个乡镇,人口比较集中的有岱岭、凤阳两个畲族乡和莒溪镇,今列表于下:

 

苍南县分乡镇蓝姓(1990年)人口统计表

乡镇名称

人数

乡镇名称

人数

乡镇名称

人数

乡镇名称

人数

灵溪镇

68

仙居乡

3

五凤乡

6

括山乡

113

沪山乡

12

项桥乡

6

南堡乡

145

大渔乡

4

凤池乡

54

渡龙乡

2

马站镇

16

石砰乡

1

浦亭乡

8

繁枝乡

1

南坪乡

7

炎亭镇

3

对务乡

5

挺南乡

82

渔寮乡

31

藻溪镇

107

大观乡

33

桥墩镇

42

蒲城乡

6

碗窑乡

87

龙港镇

4

观美乡

192

云亭乡

8

腾垟乡

690

钱库镇

11

南水头乡

45

城门乡

7

大龙乡

260

芦浦镇

4

黄檀乡

30

宜山镇

2

天井乡

137

望里镇

3

莒溪镇

1052

云岩乡

1

埔坪乡

15

矾山镇

398

华阳乡

53

昌禅乡

238

澄海乡

4

南宋乡

179

魁里乡

29

岱岭乡

915

凤阳乡

829

赤溪镇

351

龙沙乡

7

半垟乡

3

 

 

中墩乡

283

信智乡

2

夏口乡

3

 

 

 

苍南县(2005年)蓝姓人口

 

2005年,据县公安局人口资料统计,全县蓝姓在籍血缘人口为6943人,占全县总人口0.56%,每平方公里有5.70人,名列全县第36位,分布在全县36个乡镇,人集比较集中的有岱岭、凤阳两个畲族乡和莒溪镇,今按乡镇人口多少序数列表如下:

 

苍南县分乡镇蓝姓(2005年)人口统计表

乡镇名称

人数

公里人数

部分行政村或自然村分布

莒溪镇

1314

26.02

枫树岭、扫箕厂、梅人贡、柯岭头、半岭炉、大榴、乌岩内、下塘、古楼垟、老虎尾、南山、黄土百步岭、柳垟坪大山脚、垟尾牛皮潭、王洞、头、高垅口、郑家山、马蹄湾、垟尾石壁头、垟尾高山、埠大湾、坳下大杉地、牛头浚柯岭青舍、直坑、江兴坑、跳凉顶、柯岭香茹寮、天井垟内岭、黄狗盘区大路下、水碓头

岱岭乡

1002

50.10

福掌、牛皮岭、坑门岭、包坑、桐仔、横浚、坑门大垵(内湾)、小岭下、坑门大岗、大路边、云遮五亩、大岭内岙头、庵后、朗腰、宫后、斗湾、龙凤岭脚、石碑牌、岱岭内龙下(龙根)

凤阳乡

906

43.14

仓头、顶堡后坑、坎下厝、章家山、三十亩、交椅环、顶堡崩山、龙头山、岭边、陈家湾

腾垟乡

689

34.45

后坑、半天岗、王湾、王湾隔、横路、双港坑、北山、石虎

桥墩镇

441

5.48

大源坝、山南(岚)、黄檀横墙白莲堂、大坪麂洞、罗垟山岚

中墩乡

324

32.40

王家山

赤溪镇

311

6.22

流岐岙、南岙崩山、三步檑三十亩隔、官岙晒谷场、尧头岗

观美镇

296

6.96

华阳牛角湾、马加垟古台下(大寨尾)、华阳后家井、钟鼓、马加垟小山后

矾山镇

276

5.21

岭家山、詹家坑

灵溪镇

273

3.16

南水头象源内五亩田头灯笼坑

昌禅乡

242

6.91

柘头、叮咚岭脚、岙口

南宋镇

214

9.73

垟岭头、大园、石门岭、垟头顶墓岗

藻溪镇

220

2.91

挺南大坑内、吴家园、小心垟、旗杆岗

括山乡

86

3.58

杨家坑(尤家坑)、三岗内

凤池乡

70

5.00

东岙岭边、岭

马站镇

53

1.47

城门峰门大坑内

钱库镇

47

2.55

钱库街路

金乡镇

33

0.76

城内

渔寮乡

32

1.88

后海口

龙港镇

30

0.36

街路

沿浦镇

21

0.62

 

龙沙乡

20

0.61

妇女嫁入

霞关镇

17

0.49

街路

蒲城乡

7

0.78

 

浦亭乡

6

0.22

 

云岩乡

6

0.46

妇女嫁入

五凤乡

4

0.14

妇女嫁入

宜山镇

3

0.23

妇女嫁入

芦浦镇

3

0.50

妇女嫁入

新安乡

3

0.37

妇女嫁入

望里镇

3

0.08

妇女嫁入

石砰乡

2

0.20

妇女嫁入

大渔镇

2

0.13

妇女嫁入

仙居乡

2

0.25

妇女嫁入

艚镇

1

0.06

妇女嫁入

炎亭镇

1

0.07

妇女嫁入

 

 

   

 

,春秋楚国人,官昭王大夫。唐代有蓝奎,广东潮州人,官文林郎、郡博士;蓝,官内侍省都知;蓝继宗,广东南海人,官内都知。元明间有蓝光,江西人,官行省都事;蓝智,福建崇安人,官广西按察司佥事。明代有蓝玉,安徽定远人,官大督府佥事,骁勇善战,封永昌侯;蓝田,山东即墨人,官河南道监察御史;蓝伟,河南南阳人,官山西按察司佥事;蓝纯,湖广江陵人,官南京国子监;蓝章,山东即墨人,官南京刑部右侍郎;蓝渠,福建蒲田人,官南京兵部郎中、随州知州;蓝瑞,河南邓州人,官刑部郎、汉中知府、治狱明审,冤屈多所平反。还有画家蓝瑜、蓝瑛、蓝孟、蓝深、蓝涛、蓝文豹、蓝祥。清代有蓝拜,满洲镶蓝旗人,官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蓝理,福建漳浦人,官福建陆路提督;蓝大顺,云南昭通人,官封太平军文王;蓝元枚,福建漳浦人,官江南提督;蓝成春,太平天国副丞相;蓝廷珍,福建漳浦人,官台湾总兵;蓝鼎元,福建漳浦人,官广州知府,还有画家蓝嘉琳、蓝洄、蓝廷芳、蓝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