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2008-27764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县海洋与渔业局
生成日期 2008-11-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苍南县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2008-11-12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
  • 字体:[ ]

   

苍南县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苍南县地处浙江南大门、与闽东北接壤,县域范围渔、景、港、涂、岛等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是浙江省的海洋大县。“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平安苍南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调优海洋产业结构、建设海洋经济强县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我县“十一五”期间海洋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根据省市县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强市、强县有关精神和《苍南县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目前海洋经济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与条件

  (一)海洋资源概况

  1.海洋渔业资源

   县辖海域位于东海中部与南部交界地带,海域面积3783平方公里。水质肥沃,水产资源丰富,经济鱼、虾、蟹品种繁多,现已发现的鱼类有372种,虾类79种,头足类42种,蟹类128种,贝类425种,藻类168种,并形成冬春中国毛虾汛,秋冬三疣梭子蟹汛,冬季带鱼汛,夏秋海蜇汛,春季鲳鱼、鳓鱼、马鲛鱼汛和夏秋中型虾汛等各种渔汛,使苍南县海洋渔业发展具备优越的资源条件。

  2.滨海旅游资源

   县域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岛屿密布、港湾众多,海岸奇礁、怪峰、幽洞、银潭和幽美的金沙滩交相掩映,加上众多景观独特的海岛景区,构成一幅美妙的海上风光画卷,尤其渔寮大沙滩和炎亭金沙滩系国内滨海地带所罕见,水清沙软滩平海阔,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3.港口航道资源

   全县拥有海岸线252.1km(陆域海岸线168.8km),深水岸线资源丰富,航道、锚地及避风条件良好,沿岸天然形成众多的港湾港与海岛港的港址,现有龙江综合型港;霞关、巴曹、大渔、炎亭、石砰、中墩等兼顾综合型的渔港;南关岛、北关岛、官山岛、琵琶山岛等具备建设海岛港条件的深水岸线资源,尤其是巴曹、大渔湾、南关岛等3处可建万吨级以上的码头泊位。

  4.沿海滩涂资源

  县域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拥有潮间带滩涂资源约15万亩,可利用的10万多亩,目前尚可围垦滩涂有7万多亩,涂地资源率为平均每公里有滩涂面积2820-7350亩,主要分布于鳌江口江南海涂、大渔湾、沿浦湾等地区,是苍南县乃至温州市向海要地、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主要资源。

   5.海洋风能及潮汐能资源

   苍南沿海地带风能资源蕴藏丰富。根据我国风能划分区指标规定,有风能最丰富地带的七星岛、北关岛山脊及鹤顶山,风能丰富区的南关岛、长腰山等大部分地方和风能较丰富区的官山岛及海岸带。若以平均风能密度200w/m2,年有效时数5000h,风能利用率10%计算,苍南海岛可年产电能10多亿度。

   苍南东部诸湾是浙江省沿海潮差较大的海域之一,蕴藏着大量可开发利用的潮汐能源,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可供建设潮汐能发电站的坝址。

   6.海岛(岩礁)资源

   县域沿海岛礁星罗棋布,面积大于500 m2的有84个,占温州市域岛屿总数的1/5。按地理位置划分近岸岛屿77个,外海岛屿7个,其中南关岛、北关岛和官山岛有常住居民且临近大陆,其余均为无人岛屿。海岛陆地及其周围海域 “渔、景、林、能”资源丰富,至今其资源潜力远未充分发挥。

  7.东海油气资源

   县域濒临的东海陆架盆地,具有生油气岩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大、有机质丰度高、储集层组合发育、构筑圈闭良好等特点,尤其是苍南距“温东油气资源远景区”的南端最近,有望成为东海油气开发的后方基地和重要石化基地。 

  (二)海洋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就提出“海上苍南”的战略构想,掀起了海洋开发的热潮。经过10多年的发展,海洋产业初具规模, 2004年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出达24.2亿元。

  1.海洋渔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4年全县海洋渔业总产量达21.1万吨,产值11.8亿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3%,渔业总产量连续12年居全市第一,沿浦镇、霞关镇和巴曹镇分别取得了“中国紫菜之乡”、“浙江省虾皮之乡”和“浙江省红鱿之乡”的称号,渔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建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养殖基地,培育了温州宏达利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一批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开发了“汤记码头”牌鱼饼、“东旭”牌鲜咸黄鱼等一批精深加工水产品,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的浙闽边贸水产品市场逐渐成为浙南闽北最大的水产品集散中心。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滨海旅游业方兴未艾。

   自“九五”以来,滨海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基础设施(特别是对外交通)渐趋完善,尤其是龙金大道和金乡至霞关的环海公路的建成把滨海景区连成一体,一条北起龙港、南抵霞关横约100公里的滨海旅游带已初步形成,并打响了渔寮景区、炎亭景区两大“金字号”滨海旅游品牌。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苍南滨海景区游客量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2004年全县滨海旅客量达65万人次,滨海旅游业综合产值为5.6亿元,滨海旅游业作为苍南经济新的增长点已凸显出来。

  3.港口建设初具规模,海运业迅速发展。

   近几年苍南县港口建设初具规模,以港口为依托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臻完善,沿海除了龙江港为综合型港区外,还拥有一级渔港的霞关港,巴曹、炎亭2个二级渔港,以及大渔、石砰、中墩等渔港,港区沿岸共拥有100-1000吨级泊位33个,苍南港口海运业和外向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04年全县港口吞吐量达93万吨,使苍南逐渐成为温州南部经济区域主要出海通道。

  4.围涂造地稳步推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建国以来,全县完成海涂围垦总面积1.85万亩,其中江南一期围垦面积最大,有1.78万亩;正在进行的江南海涂二期围垦规模为4.34万亩;大渔湾围垦也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为城镇建设、港口开发提供建设用地,而且为海水养殖业、临港工业、旅游业发展以及山海协作工程的建设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5.海洋风能有效开发,发展前景看好。

  苍南县在风能开发利用方面也有了显著成效,已在苍南鹤顶山共有5个可开发风场,风区面积1.5km2,是温州沿海风力开发较为理想的场址。现已建有600kw、500kw风机各1台,250kw风机2台,总装机容量达13850kw。其对解决苍南能源短缺难题,加快苍南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相关政策措施有待完善

   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不完善或尚未完全落到实处,使某些重点领域开发、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快,各沿海乡镇和海洋产业间的发展不平衡。

  2.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待加大

   近几年来,苍南县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沿海交通网络、渔港经济区、深水港、避风港、供水和码头等建设及能源开发等方面投入相对不足,进展较为缓慢,影响全县海洋经济的发展后劲。

  3.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从整体上讲,苍南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为主的初级阶段。传统海洋产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生产手段落后、投入产出比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而新兴海洋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尚未形成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4.海洋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海洋科技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海洋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虽有所加强,但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海洋科技人才匮乏、海洋科技储备不足,与“海洋经济强县”的要求相差甚远。

  5.海洋环境质量有待改善

  随着沿海城镇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污染源日益增多,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使得近海海域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影响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

  依据全国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宏观环境,苍南县发展海洋经济具有机遇良好、经济较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1.适逢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任务,并确立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省、市也相继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强市的战略决策,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今后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温州市委明确提出全力实施“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全面推进鳌江流域城市建设并促进温州南部地区经济发展。这些为苍南县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经济强县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2.经济基础较强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达123.02亿元,年均递增达10%以上,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进入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行列;包装印刷、塑编产品、仪器仪表及礼品等产业的优势明显,并拥有印刷、塑编两个国家级生产基地。这为苍南发展海洋经济和实现海洋经济强县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3.区位条件优越

  苍南地处浙江福建交汇地带,是浙闽省际经贸交流中心和温州南部区域经济中心,尤其在为把温州建设成为浙南闽东甚至更大范围城市群的“领跑城市”有其特殊地位。同时,随着对外交通的进一步完善,苍南的区位条件将得到明显加强,为海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

  4.交通条件便利

  苍南县以甬台温高速公路、104国道,以及即将建设的温福铁路、78省道、“东海大道”为主通道,以龙金大道、世纪大道、沿海公路等为干线,结合沿海港口运输网络,形成了支干相连、布局合理的交通网络,使苍南可以直接辐射浙南闽北的广大地区,为苍南发展海洋经济创造了有利的支撑条件。

  二、“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县委“六个战略重点、六个强力提升”的战略部署,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县”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与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为方向,实施“海上苍南”战略,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临港工业、港口海运业、滨海出口加工业及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海洋产业体系,全力提升海洋产业优势与竞争力,使苍南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的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原则。按照“宜渔则渔、宜港则港、宜游则游、宜工则工”的方针,大力发展特色海洋产业,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海洋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开发。

  2、坚持依法治海原则。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理顺海洋管理体制,提高依法治海水平,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3、坚持科技兴海原则。依靠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实施科技兴海战略,进行海洋科技攻关,提高海洋产业科技含量,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从粗放、传统型向集约、生态型转变。

  4、坚持海陆互动原则。处理好沿海地带与陆域城区开发的关系,促进海陆经济互动发展,沿海产业与中心城市功能相互衔接,海洋环境保护与陆域污染治理相互推进。

  5.坚持持续发展原则。坚持海洋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方针,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实现海洋资源利用集约化、环境生态化,以增强苍南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全县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期间全县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是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海洋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2010年全县海洋产业总产出达到100亿元以上,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以上;展望到2020年,全县海洋经济达200亿元以上,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5%以上。二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通过调整海洋捕养结构,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等海洋第二产业,积极拓展滨海旅游业、港口海运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及海洋新兴产业,努力营造功能分工明确、特色优势显著的海洋产业区域发展布局,到2010年海洋经济三次产业比重进一步调优,水产加工企业和外向型水产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以滨海旅游业为主的海洋休闲服务产业初步形成,海洋第三产业占整个海洋产业结构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是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和快速有效的应急机制,能积极有效地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活动。力争到2010年,近岸海域污染得到有效遏制,重点滨海旅游区基本达到国家Ⅱ类或Ⅰ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河口、重点港湾、滨海旅游区、海洋生态保护区等重要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四是渔区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进一步拓宽以渔船船东互保为主的渔业风险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失海渔民、转产转业渔民、伤残渔民的退出机制,建立完善渔民职务船员和再就业培训中心,不断提高渔民的综合素质和再就业能力,协同社会劳动与保障和民政部门探索建立渔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保险等各种保险制度。五是构筑系统的渔业安全防范体系。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渔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渔民为核心的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和互助互救机制更加完善,以渔船为主体的检验制度和海上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以渔船事故为中心的抢险救灾应急机制更加完备,以处理和防范渔业安全为首要任务的海洋综合执法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

  ——海洋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0年,水产品总量25万吨,渔业产值第一产业18亿元;水产加工产值12亿元。渔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

  ——滨海旅游接待条件和水平有较大提高。到2010年,滨海游客达140万人,总收入达7亿元,滨海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建成独具苍南特色滨海旅游区,使苍南成为浙南闽东沿海中段滨海旅游重点和旅游集散中心。

  ——海洋运输能力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全港吞吐能力达170万吨,使苍南成为温州南部经济区的港口集疏运中心和温州港南翼的重要骨干港。

  ——临港工业项目基地初步形成。到2010年,完成临港产业项目基地和规模为4*60万KV的苍南大型发电厂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临港产业项目基地(约3平方公里)初步完成,苍南大型发电厂工程投产发电,全县临港工业区域布局呈现集聚发展趋势。

  ——现代渔港经济区初步建成。到2010年,力争再新增围涂6万亩以上,以苍南中心渔港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和延伸的现代渔港经济区初步建成。

  ——海洋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海洋减灾防灾系统初步建立。到2010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海洋减灾防灾系统初步建立,沿海乡镇附近海域和重要港湾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

  (四)区域布局

  依据《苍南县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03-2010)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今后我县海洋经济发展要以“一带、两区”框架展开布局。

   “一带”:即以沿海岸带的“渔、景、港、涂、岛”海洋资源为依托,以开发“两港、两湾、两景”为重点,形成以海洋渔业(养殖)、滨海旅游业、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出口加工业等为特色的“蓝色海洋经济产业带”

  ——“两港”:即形成北部“巴曹港—龙港”与南部“霞关港—北关港”两个综合性港口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势互补、共同开发”的原则,搞好全县沿海港口开发和综合集疏运规划。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和港口资源共同开发及优化组合,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现“巴曹港—龙港”一体化,组建北部综合性港口体系;综合开发,合理布局,整合优化霞关港、北关港、南官岛港以及周边深水岸线资源,加快形成南部综合性港口体系。使苍南成为温州南部经济区的港口集疏运中心和温州港南翼的重要骨干港。

  ——“两湾”:即综合开发利用大渔湾与沿浦湾丰富的滩涂资源,为浅海、滩涂特色养殖、临港工业以及城市化建设等引领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渔湾近期利用滩涂资源发展特色养殖与生态养殖;远期规划自大渔镇西山咀连官山岛至大门山筑堤,实施大围6万亩滩涂方案,建设以临港工业、新兴产业以及特色养殖业为主的综合型产业区。沿浦湾近期巩固发展海水养殖基地;远期该湾的滩涂资源用以满足发展滨海出口、浙闽边贸、对台贸易等产业和城镇外向拓展空间的需要。

  ——“两景”:即以渔寮景区、炎亭景区为主打响浙南特色滨海旅游品牌。

  以环海公路作为旅游主干道,依托海岛、滨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开展沿海观光、海滨休闲、海上活动、海岛游憩、海鲜品尝等以“海”为特色的滨海旅游活动,构筑北起龙港、南至霞关的苍南特色滨海旅游圈。

  “两区”:根据县域的自然资源条件、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行政区划,通过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今后一个时期苍南县域将形成“东北部平原综合型海洋产业区”“东南部丘陵生态型海洋产业区”两个各具特色的海洋产业区。

  ——东北部平原综合型海洋产业区

  本区位于县域东北部,东濒临东海,北部平原与平阳接壤,西南靠低山丘陵区,区内地势平坦、经济发达。范围包括龙港镇、灵溪镇、宜山镇、芦浦镇、巴曹镇、钱库镇、金乡镇、炎亭镇等乡镇。主要发展港口海运业、海洋渔业、临港电力、滨海出口加工业、水产加工流通业、特色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

  依托甬台温高速公路、104国道、龙金大道以及即将建设的温福铁路等交通网络,做好温州轻工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整合提升沿线各类滨海出口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滨海出口加工业;以江南海涂围垦为重点,加快发展生态和立体养殖业、大型电力工业,开发滨海别墅和住宅区,以及建设巴曹渔港经济区,提高港区综合水平等;以巴曹外港开发与龙港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以炎亭景区和巴曹海滨景园开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滨海旅游业;从而推进全县海洋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东南部丘陵生态型海洋产业区        

  本区地处县境东南部,东南濒临东海,西与福建省接壤,北靠县境内中部丘陵区,区内丘陵山地耕坡较多、经济相对落后。范围包括大渔镇、龙沙乡、中墩乡、赤溪镇、石砰乡、渔寮乡、蒲城乡、沿浦镇、霞关镇等乡镇。主要发展滨海旅游、生态特色养殖、港口海运业、对台贸易、浙闽边贸等海洋产业。

  利用该区海岸线长、海岛多,旅游、滩涂、港口、渔业等海洋资源丰富等特点,近期以渔寮沙滩与霞关、官山岛等近海海岛的开发为重点,构建滨海、海岛生态休闲旅游带;以利用大渔湾、沿浦湾海涂资源为重点,发展浅海深水、滩涂围塘的生态特色养殖业;以霞关港、南关岛港等港区建设为重点,发展海上运输业、物流服务业等产业。远期利用大渔湾的海涂围垦,主要发展电力工业、石油储运与炼化、滨海加工出口业等;抓住 “温东油气资源远景区”未来开发的契机,建设南关岛后方基地和重要石化基地,以及对台经济技术交流重要基地的建设;整合腹地资源的优势,在沿浦镇至霞关镇之间以超前思路和眼光构筑一座“新城”,为该区港口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能源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腹地支撑条件。

  三、“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重点

  (一)海洋渔业

  1、海水养殖业。充分开发和利用浅海、滩涂等资源,推进海水养殖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在养殖业区域布局上重点要巩固提高潮上带以鱼、虾、蟹等为主的围塘养殖区,积极发展潮间带以紫菜和贝类等为主的养殖区,大力开拓潮下带和浅海以海带、羊栖菜和网箱养鱼等为主的外海深水养殖区,构筑优势海水养殖产业带。到2010年,初步建成沿浦湾藻鱼蟹综合养殖基地、大渔湾贝藻养殖基地、江南围塘养殖基地、霞关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等四大渔业养殖基地。争取紫菜养殖范围突破-7米等深线外,实现年产值2.2亿元左右,带动农户9000户。

  2、海洋捕捞业。依法严格控制浅海渔场捕捞强度,调整优化海洋捕捞作业结构和布局;在做好海洋捕捞队伍减船减人、转产转业工作的同时,扶持组建现代远洋捕捞船队,加强渔船技术更新改造,引导和扶持渔民面向中、深海发展远洋渔业。争取到2010年,报废渔船500艘,实现捕捞渔民转产转业3000人。

  3、水产品加工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施,推进海洋水产品加工向精深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配套建设海洋水产品加工基地,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十一五”时期重点做好以加工贝类、藻类、鱼糜制品和海产调味品等为主的巴曹水产加工基地;以虾皮精深加工和海藻化工类为主的霞关大宗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以养殖黄鱼等海水鱼加工为主的灵溪特色水产品深加工基地;以紫菜、海带等加工为主的沿浦贝藻类加工基地;以咸蟹、虾类等加工为主的炎亭特色水产品加工基地等五大水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建立健全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初级水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质量安全。到2010年,实现新培育产值超亿元的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及外向型企业1家,超5000万元的水产加工企业3家,超3000万元的水产加工企业5家,其中实现新培育1-2家紫菜加工企业;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创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5家,创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建立各种渔业专业合作社18个,其中建立紫菜专业合作社总数达8个。

  4、水产品流通业。完善水产品流通市场管理体系,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水产品市场建设。重点要完善浙福边贸水产品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到2010年市场交易量达到30万吨,交易额30亿元,发展成为浙南闽北最大、最具有竞争力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建设巴曹和霞关镇水产品交易市场,提高当地水产品集散能力;组建炎亭鲜活水产品配送中心,使其成为温州地区高档宾馆酒店的鲜活水产品供应基地;扶持培育水产龙头企业,建立强大的海产品出口企业群体。

  5、渔港经济区。以渔港建设为中心,以渔业发展为基础,集产业、信息、物流、文化、休闲、环保等功能为一体,完善渔港基础设施,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现代化渔港经济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时期巴曹渔港要以江南围垦工程为契机,按照可满足2000条渔船安全避风的要求,建设综合性苍南中心渔港;建设霞关一级渔港二期工程和炎亭渔港二期工程,完善渔港基础设施,提高渔港经济效益。

  (二)滨海旅游业

  以渔寮、炎亭滨海旅游接待中心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特色,扩大规模,提升服务,增强辐射,打造苍南滨海旅游精品名牌,并沿环海公路形成五个滨海旅游景区。

  ——巴曹海滨景园:以“林茂、鸟多、渔丰、岛奇、礁美、滩佳、洞幽、水清”为旅游资源特色,融渔乡风情、滨海传闻、古迹文物于一体,重点开发金沙滩日光浴场、风情度假区、青少年军训基地、老人疗养保健中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实施海滨景园二期、三期工程综合开发。同时,利用巴曹港口优势,开辟巴曹至南麂列岛的旅游专线,以发展两地的滨海(海岛)旅游业。

  ——炎亭景区:充分挖掘崇家岙金沙滩、前屿岛、果带林及皇帝礁、百亩礁、牛鼻洞等奇礁怪洞的旅游资源,开展沙滩运动、海鲜品尝、海水浴、海上观光、伞翼滑翔、滨海度假、绿色休养等滨海特色游览活动。

  ——官山岛景区:利用其处于大渔湾与南门港间大海中的地理优势,依托东海大道旅游新干线,完善海岛旅游基础设施,把官山岛建设成为理想的海上中间休闲胜地。

  ——渔寮景区:开发以渔寮沙滩、雾城岙沙滩、壮士所遗址、老君岛彩礁和后曹岙南北沿岸的几处沙滩为主的旅游资源,完善景区旅游接待设施,把渔寮景区建设成为以岩礁、海水、沙滩、阳光为特色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和南部滨海旅游片区服务基地。

  ——霞关海岛旅游度假区:利用南关岛、北关岛两个大岛和老鼠尾岛、门仔屿、草屿等小岛的旅游资源丰富、岛上景色秀丽的特点,以及霞关渔港夜色渔火的独特景色,建设以避暑消夏、垂钓玩海、海鲜美食等为特色的海岛旅游度假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帆板运动基地的品牌效应,开发水上运动的特色旅游项目。 

  (三)临港工业

  充分利用港口、区位优势和岸线资源条件,全力以赴推进大项目大工程建设,做大以石油储运和炼化、能源工业、船舶修造业等为重点的临港产业,把苍南打造成为温州南部经济区的临港工业基地。

  ——石油储运和炼化业。抓住东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东海春晓天然气开发工程建设的契机,认真抓紧东海油气资源上岸工程和开发基地远景规划。重点做好南关岛海洋石油开发储运基地保留区的远景规划布局,为温东油气资源远景区开发建设作好前期工作,发展和延伸综合性化工产业链,以形成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大优势。

  ——临港产业项目基地。抓住温州产业调整转移的机会,以江南海涂围垦为基础,以南部港口体系为依托,在东海大道产业拓展区内(芦莆镇)规划建设3km2的临港产业项目基地。

  ——电力能源工业。做好巴曹、大渔、大门山、北关岛以及南关岛等地方的火电、风电和核电项目选址前期工作,争取工程早日上马,以缓解苍南乃至温州的用电紧张局面;加快沿海电网主骨架工程建设的同时,完善大陆向主要海岛供电工程建设;继续做好鹤顶山及其它海岛风力发电站的建设,以解决苍南部分居民生活、生产等活动的用电需要。

  ——船舶修造业。依托霞关、巴曹等渔港的资源优势和避风条件,重点扶持几家规模较大、技术过硬、资质较高的船舶修造企业,并配以中墩、赤溪等渔港的小型修造厂为补充,适度发展船舶修造业,提高渔业船舶配套能力和水平,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四)港口海运业

  抓住温州港要建设成为“长三角”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线港、浙南闽东以及更大范围的区域性枢纽港的契机,加快县域港口一体化进程,推进集“龙港—巴曹港”为一体的北部综合港口体系和集“霞关港、北关港”为一体的南部综合港口体系的建设,并以大渔、石坪、中墩等渔港为配套,形成布局合理的苍南沿海港口体系,使苍南成为温州南部经济区的港口集疏运中心和温州港南翼的重要骨干港。

  要充分依托苍南县港口优势和货源优势,加强货主与港口的密切合作,积极发展小型散货以及与远洋干线大型集装箱运输相配套的中、小型集装箱船队,参与近洋支线运输。

  积极鼓励引进技术性能优良的新型高速客船,开辟龙港、巴曹至邻近地区中短途客运,建立区域性海上客运体系;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苍南近海短途航线上,积极改善舱室住条件,发展舒适型的船舶旅游客运,积极发展巴曹至南麂列岛的旅游客运业。

  调整和优化运力结构,组建一支结构配置合理、竞争力较强的海洋运输船队,促进海运装备素质的提高。

  (五)滨海出口加工业

  依据市、县产业布局和产业特色形成三大滨海出口加工基地,促进温州市南部综合型滨海出工加工基地建设。

  灵江山海协作出口加工基地。该基地位于苍南县北部,东起龙港镇的山湖路,南到灵宜路,西至灵溪镇的苍南大道,北接温福铁路、世纪大道及横阳支江。主要发展家具业、不锈钢制品业、商务礼品业、印刷材料业、灯具和灯饰产业等。

  龙金大道滨海出口加工基地。该基地以龙金大道为依托,以龙港为龙头,连接宜山、钱库、金乡等经济强镇。依靠龙港、巴曹的港口海运,重点发展包装印刷业、礼品业(台挂历)、文化用品业(不干胶、标牌)、纺织业和印刷材料业等。

  东海大道滨海出口加工基地。该基地位于鳌江入海口以南,龙巴公路以东,北临龙港,南至霞关。主要发展不锈钢原材料产业,以及陶瓷制品、轻纺服装、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等产业。

  (六)海洋新兴产业

  要充分发挥产业基础较好、投入机制较活的优势,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在海洋生物医药、功能保健食品、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取得新突破。

  ——海洋医药及功能食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等科研单位的合作,组建海洋医药和功能食品研发基地,运用高、精、尖的海洋生物技术,加快海洋医药和功能食品开发。

  ——甲壳素产业。合理规划建设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甲壳素生产基地,利用苍南当地现有的蟹虾壳等原材料,引技术、促投资,培育具有苍南优势和特色的甲壳素产业,发挥其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并成为苍南县乃至温州市海洋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海水淡化产业。紧紧抓住海水淡化及其设备制造业正面临着大发展的机遇,大力扶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以满足沿海城镇和海岛对水资源的需求,培育出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海洋新兴产业。

  ——其它海洋新兴产业。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进行科技攻关,加快培育海洋信息、海洋环保、海洋精细化工、海洋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增强苍南海洋经济的发展后劲。

  四、海洋经济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 健全海洋管理机制,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增强全民海洋意识。采取多种形式普及海洋知识,提高全县人民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经济意识和海洋管理意识,增强发展海洋经济的紧迫感和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责任感。

  强化海域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全面实施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审批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建立健全海洋经济统计体系。由统计职能部门对各涉海行业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杜绝重报、漏报现象,全面真实地反映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

  加强海洋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海洋监督机构的职能,加强海洋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海上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海洋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二) 实施科技兴海,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

  积极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加强海洋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利用,增加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

  争取省级、市级科研经费补助,加大海洋科技的投入,开展苗种、海涂综合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及防灾减灾等方面技术的研究,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的沿海乡(镇)海洋科技推广体系,加快海洋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积极推广利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提升改造传统海洋产业。

  加快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大力引进海洋高级人才,加强海洋科技队伍建设;开展多种海洋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涉海劳动者的素质。

  (三) 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加大海洋经济投入

  加大海洋经济开发与综合管理的投入。县级及沿海各乡(镇)政府要建立海洋开发与综合管理的专项资金,加大对海洋开发与综合管理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滩涂开发、滨海旅游、海洋环境保护和港口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公开招标、竞价承包等方式,放开搞活经营机制,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吸引社会多元资金投资开发海洋经济。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和动员全社会资金投向海洋开发,形成以政府财政扶持为引导,企业自筹为主体,金融和外资及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海洋经济投入体系。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环境

  要继续加大以交通、水利、电力、海洋防灾减灾体系等为重点的沿海及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苍南县海洋经济发展外部环境。

  交通网络建设。从区域整体角度对港口、铁路、高速公路、78省道、沿海大通道(苍南段)的建设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形成统一、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为加快发展苍南县海洋经济提供有利的支撑条件。

  电力、水利建设。做好巴曹、大渔、北关等地方电力能源的前期工作,加快步伐争取苍南大型发电厂和北关岛风电工程早日上马。加快沿海大型电站和电网主骨架建设的同时,继续完善大陆向主要海岛供电工程建设。同时,做好赤溪水库的引水工程。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继续抓好海岸防护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健全海洋气象、海洋通讯、海洋环境、海洋灾害、赤潮监测等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防御系统。

  (五)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争取省级、市级海洋生态环境资助资金,成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全面实施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加强河口、港湾和重点海域的环境整治,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实施重点海域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加快放流增殖多种海洋生物和优质鱼类苗种。

  达到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统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苍南县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重大前期与重点建设项目

  1.港口集疏运系统和基础设施项目

  苍南中心渔港工程;炎亭渔港二期工程;巴曹港专用码头;霞关渔港配套工程;南关岛10吨级码头;琵琶门3000吨级码头;巴曹3.5万级泊位电厂码头;温福铁路苍南段;104国道苍南段拓宽改造工程;78省道改建工程;东海大道苍南段;龙金世纪大道;瓯南大桥;龙巴滨海大道等。

  2.临港工业方面的项目

  苍南大型燃煤发电厂;苍南垃圾发电厂;苍南环保电厂一期工程;北关岛风电场;鹤顶山风能发电场二期;临港产业项目基地;赤溪镇坛紫菜产业化基地;特色工业区等。

  3.滨海旅游建设项目

  龙港新龙华大酒店;渔寮基础设施;渔寮白宫宾馆;渔寮航海俱乐部;渔寮金沙滩山庄;雾城度假宾馆;炎亭商务中心大楼;炎亭接待设施;全县旅游公路建设;蒲壮所城环境整治及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路开发;大渔湾旅游项目建设等。

  4.围涂造地项目

  江南围垦工程;大渔湾围垦工程等。

  5.防灾保安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的工程

  朱家站水闸加固工程;造林20000亩、补植5000亩、封育50000亩沿海防护林工程;污水处理厂;横阳支江治理工程(城市防洪);重点乡镇防洪;河道整治工程等。


苍南县“十一五”渔业重点工程项目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投     资

建设主要内容

总投资

其     中

地方自筹

国家部委

省财政

市财政

1

  温州苍南(巴曹)一级渔港

  苍南(巴曹)一级渔港建设指挥部

2800

1300

800

500

200

  在琵琶山拟建防浪堤900m。

2

  巴曹渔港工程第Ⅴ段

  巴曹镇人民政府

1830

980


850


  拟建第Ⅴ段驳岸865m。

3

  炎亭渔港二期工程续建

  炎亭镇建港指挥部

2600

1940


660


  新建斜坡防浪堤250m。

4

  霞关一级渔港二、三期工程

  霞关渔港建设指挥部

5350

2350

1800

1200


  ①     续建沿港大道1000m;

  ②     渔业码头500吨级一座;

  ③     路桥一座;

  ④     防浪堤一条;

  ⑤     200吨级渔用码头两座。

5

  渔寮高位池精养基地扩建

  渔寮大宏水产品养殖场

2000

1500

200

200

100

  扩建基地1000亩及配套设施

6

  江南大弹涂鱼养殖基地建设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

2500

1750

300

300

150

  建设3000亩大弹涂鱼基地

7

  江南围塘养殖基地建设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

8000

6750

500

500

250

  万亩青蟹、梭子蟹养殖基地

8

  炎亭江蟹产业基地建设

  炎亭江蟹产业有限公司

2000

1500

200

200

100

  梭子蟹育苗、暂养中心

9

  苍南县老君岛人工渔礁休闲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

3000

1700

500

500

300


10

  苍南县海水养殖围塘改造工程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

5000

3700

500

500

302


11

  大渔湾避风港(待定)








12

  七星岛工程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

150

50


100


  扩建码头和渔民给水等设施

13

  巴曹水产加工园区

  巴曹镇人民政府

20000

18700

500

500

300

  园区规模300亩

14

  霞关大宗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霞关镇人民政府

10000

8800

500

500

200

  基地规模150亩,拟建毛虾精深加工和海藻化工类等较大型企业2-3家,以加工贝藻类、鱼糜制品和海产调味品等为主的较大型企业3-5家。

15

  灵溪特色水产品深加工基地

  灵溪镇人民政府

15000

13700

500

500

300

  基地规划200亩,以养殖黄鱼等海水鱼加工为主的较大型企业3家。

  注:其它方面建设项目参照《苍南县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03-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