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9/2006-20926 | ||
组配分类 | 专项规划 | 发布机构 | 县科技局 |
生成日期 | 2006-12-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苍南县“十一五”纺织产业科技发展规划
苍南县科学技术局
东华大学
二〇〇六年五月
一、苍南县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
二、苍南县纺织科技发展状况与问题. 3
三、苍南县“十一五”纺织产业科技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 5
四、苍南县纺织产业5-10年发展目标. 7
五、苍南县纺织产业发展路径与方案设计. 9
六、苍南县纺织科技发展项目规划. 10
七、苍南县纺织科技发展保障措施. 14
附录1 17
附录2 18
附录3 19
附录4 20
一、苍南县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纺织业发展概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纺织产业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技术能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得到了很大的充实。纺织业从服用纺织品为主,逐渐地转变成装饰用、服用、产业用纺织品并驾齐驱的发展模式。长江三角洲纺织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方式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外发达国家的纺织业已经逐步退出了传统的基础生产加工领域,以技术为支撑的产业用纺织品的研究开发受到特别的重视。国内纺织业已经由传统的订单生产经营的加工型模式逐步转向研究、开发、制造的研发制造型模式,纺织产品的科技含量、生产效率、质量等级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纺织纤维原料设计研究开发体系、纺织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生态纺织品研究加工体系、纺织品性能检测和质量保证系统研究开发体系已经建立并正在完善,其世界纺织业的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产业结构与国际纺织业的结构体系逐步接轨。国内纺织业在快速发育完善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政治挤压、贸易壁垒等严峻的挑战。
2、苍南县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苍南县纺织产业发展现状[1]
苍南县是著名的“中国纺织之乡”,纺织生产在苍南县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纺织产业是苍南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改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依靠。苍南县纺织业是以低档废布料开花起步的,起点低、产业结构简单、产品特征明显。苍南县的纺织产业基本可以分为纤维的再生利用、针织内衣加工、床上用品、坯布染色、服装加工、非织造布等几个主要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纺织机械加工、零件配售、助剂生产等辅助产业。
纤维再生利用是苍南县纺织产业的一大特色,在苍南县的发展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与较大的产业规模,包括废布料的脱色、开花制纤、开花棉纺纱、坯布制作,还有以此为原料的地毯、拖把、非织造布等产品的生产。
被服、地毯、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生产是近年来苍南县整个纺织产业中发展较快利润率较高的一个部分。企业组织形式以较大型的民营企业为主,主要分布在灵溪、龙港和钱库等镇。企业的品牌在全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产品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并且在中东、非洲等地区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宜山镇针织内衣的生产已初步具备产业集群的特征,其产品也已有一定的区位竞争优势。
苍南县纺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国有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个体工商户等几类。纺织企业的规模则主要以中小型为主,规模小导致了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设计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因此目前纺织企业利润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数量的推动。总之,相对于中国纺织产业整体水平而言,苍南县的纺织业的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
2.2 苍南县纺织产业的产业特征
(1)增长速度快,规模扩大迅速
(2)产业集群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3)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4)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5)资源问题对产业发展的限制影响凸现
2.3 苍南县纺织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发展——环境”、“就业——安全”是当前苍南县纺织产业发展中难以调和的两对矛盾。苍南县纺织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承担着地方经济发展、税收、就业等使命,另一方面也存在占用大量良田、污染河川、破坏城市景观、危及劳动安全等问题。在目前的经济发展观和科技水平下,这一对矛盾呈现出不可调和的态势。苍南县再生纺织产业中的褪色加工、再生纺织品制造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诸如环境污染、劳动安全以及由于再生纺织品流通渠道的变异所带来的不良的社会影响。然而,作为苍南县纺织产业特色组成部分的再生纺织产业,却是苍南县纺织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率最大的一个部分。有数据表明[2],苍南县再生纺织业涉及11个乡镇,130多个村居。据初步预测,苍南地区每天处理的废布角料约为1400吨,年平均处理量在50万吨左右,每年加工收入达3亿元以上,直接从业人员3万余人,间接影响近10万人的收入问题,全国约90%的废布角料都是在苍南进行褪色处理。再生纺织广泛分布在宜山、望里、龙港等7个乡镇的100多个村居,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在一些村居,褪色加工占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成为众多农民家庭及城镇居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一般一个褪色池年收入在2万多。此外,开花机,气流纺等生产环节利润也很可观。再生纺织行业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助于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再生纺织产业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占用耕地和破坏规划为代价的,它严重影响了苍南县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大量污染,极大地损害了社会利益。再生纺织产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居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但是,一旦对其采取毁灭性打击无疑将威胁到整个再生纺织行业的生存,甚至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稳定。要解决再生纺织业带来的问题,必须有一个妥善安置再生纺织产业从业人员的措施,因此在解决再生纺织产业问题和解决就业之间也存在难以协调的困境。
(1)环境污染
再生纺织业的褪色、开花等加工工艺带来了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2)安全与劳动保护问题
苍南县纺织产业安全生产水平较低,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
(3)科技进步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设备水平不高,人才缺乏,科研设计投入不足是目前苍南县在科技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苍南县纺织科技发展状况与问题
1.苍南县纺织科技的整体水平
苍南县的纺织业,主要集中在灵溪、龙港、宜山和望里四个镇。灵溪以家纺为主,盛宇被服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做得较大的企业。龙港也有几家拥有先进设备和产品的纺织企业,如天成和温龙等。宜山存在一部分加工中低档内衣的针织服装企业,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至今未能做出自己的品牌,一直都是受外地相关企业委托,代其贴牌生产。
2.苍南县纺织科技发展的瓶颈分析
据浙江统计局与科技厅的2004年度省内各市(县)的科技进步情况统计,苍南县在88个县级市的 “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为第八十三位,“相对于2000年变化情况综合评价”为第八十七位。苍南县纺织科技发展严重受限,停滞不前,究其根源,主要受困于以下三个瓶颈问题:
2.1 人才的匮乏
企业内工人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低水平化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人才的匮乏也导致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使纺织科技发展严重受限。
2.2 理念的落后
多数纺织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现代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他们的品牌意识、人才意识和科技兴企的往往意识比较淡薄。此外,广大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也制约了科技进一步发展。
2.3 设备的老化
苍南县很多气流纺企业使用的纺织机械设备大多是从外地购进的二手货,普遍存在噪音偏大、耗能较多,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也影响着纺织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3.苍南县纺织科技发展模式的选择
按现行条件来看,苍南县发展纺织科技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模式:
3.1 政府加大投入,联合外部引进高新技术推动本区域纺织业的发展
对关系全县纺织工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和关键装备,加大投入,重点引进;建立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和高水平科技人才。
3.2 利用招商引资的成果,促进本地纺织科技的进步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利用外来资金和技术带动本地纺织科技的进步。
3.3 纺织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技术
利用龙头企业自身的经济优势,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基础研究,鼓励自主创新。
4.苍南县纺织科技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根据以上对苍南县纺织科技整体水平的分析,确定将县内的纺织业向专业化、高档化及减少污染化的方向发展,按照发展纺织科技、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管理,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各项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纺织业发展之路。为此,当前苍南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4.1 开发纺织人力资源
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营造有利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环境。
4.2 鼓励企业实施技改
鼓励资源耗费较大的企业积极实施技改,引进高新技术和纺织机械设备,减少能源耗费,提高生产率,建设节约型企业,走循环经济道路。
4.3 解决纺织污染问题
重点解决废布脚料褪色产生的污染问题。对于一些优质的废布脚料可以直接进行分色、开花、加工处理,免去褪色工序,减少环境污染。对于一些需要褪色的废布脚料可以集中处理。
4.4 加大特种纤维技术的引入
加大引进和开发高新产品技术的力度,提高诸如甲壳质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LYOCELL纤维、聚乳酸纤维等特种纤维的产能,增加它们的产量。
4.5 引入印染助剂的生产加工
引入印染助剂的生产技术,提升现有纺织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苍南县“十一五”纺织产业科技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
1、苍南县“十一五”纺织产业科技发展战略
通过对苍南县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给出苍南县纺织产业SWOT图(如图1)。由此,可确定苍南县纺织产业的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再生纺织和家纺“两条腿”走路,开发具有较完整产业链和多产品的再生纺织业,形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家纺业。
优势(Strength): ①纺织历史悠久 ②再生纺织发展基础良好,优势明显 ③家纺产品热销国内,远销国际 ④地方政府支持 ⑤地理位置优越 ⑥价格低廉 | 劣势(Weakness): ①资源相对匮乏 ②行业性污染严重 ③经营理念落后 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⑤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 ⑥缺乏龙头企业 ⑦规模效益差 ⑧信息化建设落后 |
机会(Opportunity) ①配额取消带来了发展空间 ②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③政府将纺织产业发展提上日程 ④市场空间仍在增长 ⑤纺织产业下游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 威胁(Threat) ①国家环保力度加大 ②市场竞争激烈 ③全国各地积极发展纺织,竞争对手成长迅速 ④技术壁垒构成限制 |
图1 苍南县纺织产业SWOT分析
1.1 再生纺织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与绍兴、萧山的化纤织造业,宁波、温州和杭州的服装业,诸暨、义乌的衬衫和织袜业等比较,苍南的比较优势在于再生纺织。
(1)褪色环节主要依靠政府调节
(2)开花环节重视环保
(3)气流纺发展规模
(4)终端拓展产品线
1.2 家纺的品牌化发展战略
大力营造品牌成长的良好环境。在政策上引导、环境上保护。具体措施是:(1)大力倡导创立品牌。积极引导品牌经营,提高经营者的品牌意识,营造一种品牌经济氛围;(2)维护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2、苍南县“十一五”纺织产业科技发展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核心,以原材料结构、产品结构、设备结构、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为基础,以产业集约和升级为目标,以集中治理和分散经营为方向,逐步引导苍南的纺织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价值,减少环境污染,发展规模经济,实现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1 发挥苍南再生纺织特色优势
2.2 保持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推进“环境友好”型生态纺织业
2.3 重视科技研究和创新,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2.4 推动苍南纺织产业集群化的发展
2.5 综合提高苍南纺织企业的竞争力
四、苍南县纺织产业5-10年发展目标
1.苍南县2006-2010年纺织产业总量指标[3]
根据苍南县纺织工业历史统计数据和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规划到2010年苍南县纺织工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约2%,占到苍南县全部工业产值的2.2%左右。到2010年纺织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纺织产业出口交货值达到7.3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0年,规划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户。
2.苍南县2006-2010年纺织产业结构指标
2.1 家纺产业
积极引进、吸收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档次。以宇宙家纺等一批有强劲竞争力的企业为主体,重点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家纺产品,保持家纺产业持续增长的势头。
2.2 针织、服装产业
在“十一五”期间可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服装产业科技园区,重点发展中高档针织服装,同时积极发展时装、休闲装等其它产品。规划到2010年服装企业CAD/CAM的普及率达到35%以上。
2.3 产业用纺织
到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应力争达到纺织产业总产值的20%。
3.苍南县2006-2010年纺织产业质量指标
3.1 “十一五”期间质量改善的方向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促进产业与技术、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纺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十一五”期间,应全面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为手段加强企业各项质量基础工作,逐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监督和服务,中介技术机构参与,与国际接轨”的质量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3.2 “十一五”期间主要质量指标
(1)到2010年,纺织工业逐步形成1-2家主业突出、规模较大、拥有自主创新或设计能力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2)到2010年,纺织企业通过管理认证体系的比率达到70%以上。全县纺织产品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比例达到40%以上,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处于国家领先水平。
(3)争创省级品牌2-4个。重点纺织企业全部完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形成完善、规范的售后服务网络,主要工业产业的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2015年苍南县纺织业发展指标描述
纺织产业是苍南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思路不断推进,预计2015年苍南县纺织业主要发展指标可按照主要经济指标、产品结构指标、产业竞争力指标以及可持续发展指标等进行描述,如附录3表4所示。
因此,在“十一五”发展过程中,通过促进产业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培育品牌产品、引进先进工艺、构建企业集群等方式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到2010年,基本可以建成国内有影响、国际有竞争力,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配套功能完善,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技术先进、研发创新能力强、涵盖面广、附加价值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先进纺织产业的制造基地和纺织品贸易(物流、营销)中心。
五、苍南县纺织产业发展路径与方案设计
1.2006~2010年纺织发展路径
路径之一:重点治理再生纺织的褪色污染,加强引导再生纺织产业走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注重家纺产业的升级和优化。
路径之二:优化再生纺织产业链与大力发展其它纺织业并进,促进再生纺织业逐步向其它纺织业转换。
2.2006~2010年纺织产业发展对策选择
2.1 路径一的发展对策
建立集中褪色企业、整合各家庭式脱色户、集中进行污水处理等方式重点治理再生纺织的褪色污染问题。解决脱色污染问题大约需要2-3年时间,到“十一五”后期,污染问题大体解决后,则要把重点转到再生纤维应用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着力打造苍南非人体接触纺织用品的特色品牌。此外,在“十一五”期间也要兼顾纺织业其它方面的发展。
2.2 路径二的发展对策
逐步弱化苍南县再生纺织产业链的褪色环节,推动其向该产业链的中下游发展,共有两条措施:(1)调整脱色为分色,从再生纺织产业链的源头来进行优化;(2)严打非法脱色户,搭建已褪色布料的外地供应渠道,鼓励和帮助以脱色布料为原材料的企业逐步向再生纺织产业链的中下游发展。要尽可能鼓励和帮助以脱色布料为原材料的企业逐步向再生纺织产业链的中下游发展,通过高附加值的成品来获得更高的利润以弥补原料成本的提升,进而逐渐向其它纺织业转移。
3.2011~2015年纺织发展路径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健康发展,苍南县的纺织产业在后一个五年必将踏上一个快车道,在2011~2015年苍南县纺织产业发展对应于“十一五”期间也有两条路径可选:
(1)路径之一:做大做强再生纺织产业链的中下游,逐步建成再生纤维研发和利用基地,辅助发展县内其它纺织业。
(2)路径向之二:推动县内纺织业的产业升级、整体竞争力提升,并向产业链的中下游延伸发展。
4.2011~2015年纺织产业发展对策选择
4.1 路径一的发展对策
大力发展再生纺织的循环经济。促进再生纺加工业与市场双向互动,促进苍南县整体的发展。
4.2 路径二的发展对策
此发展方案的重点应集中在四方面:(1)引导和支持各中小纺织企业积极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突出苍南县纺织业特色(如毯类、被服类、内衣类);(2)注重苍南整体纺织品牌的打造;(3)建立官助民营的中小家纺企业的创新培育中心。(4)大力推进纺织加工企业营销能力的提升。
六、苍南县纺织科技发展项目规划
1、苍南县“十一五”纺织产业科技重点规划项目
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每年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高速增长,其发展潜力不容忽视。然而,要快速推动苍南县纺织产业发展,使其在我国纺织工业领域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唯有坚持走科技与特色之路。针对苍南县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应作好以下几个科技项目:
1.1 废布料的集中收购和快速分检系统。
其主要技术支持是建立苍南县废布料收购中心,开发有色废布分拣程序,加工生产有色纤维,避免因退色导致的污染、安全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1.2统一的杂色废布的脱色系统。
对于无法分拣或必需退色的杂色废布要实现集中脱色,建立迅速启动脱色处理中心或企业,向国内科研机构和高校技术招标。比如,采用高锰酸盐和还原性物质组成的漂白剂进行布角料脱色
1.3集中污水处理系统。
杂色废布脱色对环境的破坏主要是针对水资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脱色产生污水是不可避免的,应该有针对性地投资兴建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和系统,设施与系统建设的技术支持应该列入科技招标目录。如:
(1)转盘式电极电化学处理法;
(2)生物膜氧化法;
(3)超声波技术;
(4)深度氧化法;
(5)光化学法;
(6)高降解菌法
1.4纺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系统。
以对于家庭式、作坊式等小型加工点要引导向企业化方向转变,其主要方式是以股份合作制为核心,按照产业链将其纳入大型加工企业的系列之中。为此,建议成立纺织产业集成研究课题组,研究其技术问题。
1.5纺织循环技术与物流系统。
苍南县的纺织产业属于逆向产业链,以“废气—回收—再利用”为特征,是典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关键是解决再循环中的二次污染问题,为此,建议成立纺织循环技术研发中心,如建立温州市地区级的“废布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甚至申请建立浙江省级的“再生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等,目标是建立国家级的“纺织再生资源生态循环利用研究开发中心”,以提供技术支持。
1.6人才培养与开发系统。
发展纺织产业人才是关键,人才开发事关产业基础和生命力,是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人才项目可以采用多种灵活方式,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应该选派学员赴高校学习,家族企业可以让子女介入纺织技术学习,企业家、老板和骨干员工则应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为此,建议分期举办短期培训班或讲座,对高层次员工则开展工程硕士、MBA教育。具体形式可以是在苍南成立纺织科技学校,由东华大学派教师任教。
1.7培育和发展纺织印染助剂产业
印染助剂对纺织品染整加工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改善纺织品染整加工质量,还能使纺织品更具时代感,穿着更加舒适以及赋予纺织品更多的功能。随着入世后我国纺织品出口配额的逐步取消,纺织品出口的大幅度增加,也将产生新的印染助剂的市场需求,可以预计今后几年仍是我国印染助剂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苍南县发展印染助剂业是提升纺织产业竞争力的一条途径。
(1)大力发展环保型的“绿色助剂”
(2)开发适应新纺织材料和新染整技术需要的专用助剂
(3)加强多功能后整理助剂的开发
1.8 苍南废旧织物集中环保处理项目
(1)集中氧化脱色[4]
(2)集中开花处理
废旧纺织物集中开花处理应做到:开花机与现场操作工人严格隔离;车间安装去除超短纤装置;操作工人应带95口罩,2小时内更换一次。
2、苍南县“十一五”纺织产业科技推荐项目
2.1 天然麻类纤维产业的精细化
麻类纺织品服装由于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快干性、透气性、低静电性和一定的抑菌能力而倍受人民青睐。通过对天然菠萝麻、香蕉麻纤维进行精细化处理,能够在棉纺生产设备上进行干法纺纱加工,进行高档纺织品的开发。天然麻类纤维的应用前景主要在于精细化的产品:
(1)高支天然麻类纤维纱;
(2)开发天然麻类纤维色织、大印花产品;
(3)开发天然麻类纤维时尚手提包(针对年轻时尚女性);
(4)开发装饰用天然麻类纤维纺织品和家纺产品。
2.2 木棉纤维的利用
木棉纤维是木本植物的果实纤维,是一种天然野生纤维素纤维,是目前世界上最细的天然超细纤维;木棉纤维表面光滑,长度较短导致抱合力偏低,纤维体积重量轻(比重0.29);木棉纤维80%的中空度(人类开发的纤维中空度只有15—40%),见图3,有可能成为最理想的保暖材料。木棉纤维无捻曲,一般不进行纱线合织物的制作,但由于其柔软纤细,弹性好,耐压,适宜做座垫和枕芯。毛绒质轻,不易湿水,因而浮力较大。据试验,每千克木棉可在水中浮起15千克左右的人体,因此是救生圈的优良填料。
针对木棉的特性,可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如:
(1)木棉的混纺;
(2)载体纺纱技术;
(3)低支纱的制作;
(4)木棉面料及其纺织品加工制造;
(5)天然高保温型纤维纺织品制造
图3 木棉纤维
2.3天然竹纤产品及其应用
当前纺织行业主要是采用竹材脱胶,进行竹原纤维的提取,获得可以直接进行纱线制作的纤维原料;还有对竹材进行竹浆制作,采用粘胶工艺路线,进行竹粘胶纤维的制作,给纱线制作行业提供纤维原料;除了纤维提取与纺丝外,还有在采用竹液的提取,进行增白、抗菌、防霉等整理剂的制作,为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提供生态整理剂。除了上述内容外,当前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竹材的高温碳化,再对竹碳进行超微细化,制成亚纳米级的竹碳粉,将均匀的亚纳米级竹碳粉体与纺丝液共混,进行竹碳纤维的制作,该纤维可以直接进行纱线制作。
除了上述再生纤维素材料的就地获取与应用,还能够在新型层捻纱线的开发及其产品、开花棉弹力纱线及其面料、缎彩纱线及其纺织品等方面拓宽产品方案,提高产品差别化率,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另外,在节能型技术上也能获得新的增长点,例如:电磁波快速干燥、电磁波快速定形、核磁共振快速检测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2.4 药用纺织品开发
药用织物是将医药科学和现代纺织工艺相结合的最新产物,其应用领域十分宽广、市场前景十分诱人。国内外市场上已经开发出具有抗菌、杀螨、防紫外线、远红外辐射和电磁波屏蔽等功能的纺织品。比如,具有耐洗涤和服用功能的内衣和睡衣,具有止痒作用的中药织物、丝绸织物、微胶囊织物和纤维改性织物等。
2.5 抗菌纺织品的开发
在致病菌的传播过程中,纺织品是一个重要的媒介。若纺织品具有杀灭致病菌的功能,不仅减少了一个重要传递途径,还可阻止微生物繁殖和分解织物上污物产生的臭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卫生保健及自身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纺织品的抗菌整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发具有能抑制细菌繁殖和防止恶臭发生的有保健功能的纺织品已引起国内外纺织界深切的关注。抗菌防臭保健纺织品将会成为二十一世纪人民所需求的高级纺织品种之一。可公开发项目有:
(1)应用汽车等行业的抗菌装饰用纺织品;
(2)用作过滤介质的抗菌纺织品;
(3)特种行业用抗菌纺织品。
2.6电磁波屏蔽纺织品
为了增加对人体的防护,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纺织品是纺织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市场热点,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防电磁波辐射功能纺织品的开发依据应用的原材料及加工方式的不同,有两条途径:一是用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纤维加工成纺织品;二是在织物上施加具有电磁波屏蔽性能的材料。
可考虑采用如下项目进行电磁屏蔽纺织品开发:
(1)电磁屏蔽纤维的纳米粉体添加剂纺丝技术;
(2)电磁屏蔽纤维的纳米粉体粘合剂涂层技术;
(3)电磁屏蔽纤维的溶胶-凝胶后整理技术。
七、苍南县纺织科技发展保障措施
1、纺织科技项目的开发问题
在纺织科技项目的开发问题上,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纺织科技项目开发要与国家和苍南县本地经济发展政策相结合。这是关系企业经营方向建立在可靠有利的政策支持下,保证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长远发展的首要因素。
(2)纺织科技项目开发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纺织科技项目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关键在于所选择的项目是企业自身条件可行的,也是市场需要的,并且是要有能力去开拓和占领市场的。
(3)要认清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自身的优势。在新项目的选择上,要在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既要积极走向市场,又要避免盲目性,不能走得太远,对于一些不熟悉、不善长、难以把握的领域要慎之又慎或不介入。
(4)要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项目开发规划。新项目开发要立足长远发展的原则,既要考虑眼前的情况,更要着眼于长期的收益,并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适时予以调整。
(5)项目开发要注重进入的途径。纺织企业在进行新的项目开发时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兼并收购、自建或合资经营。这三种方式很难说孰优孰劣,但选择不同的途径自然对项目开发的效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纺织科技项目的投资问题
苍南县的纺织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宽项目投资的融资渠道。进行项目融资时,不要只盯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还要广泛利用闲散的民间资金,只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在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方法上努力创新。
3、纺织科技项目的启动问题
新的纺织科技项目在启动实施阶段,要重点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好规模和效益的问题。纺织科技项目的启动切忌片面强调规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企业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天职,效益是企业的终极目标,而规模只不过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载体和手段。尤其是在目前多经企业普遍流资紧张、外欠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以投资规模换取经营规模属下策,不可取,只有走低成本扩张的路子才是上策。
(2)尊重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项目将来的实施进行预测、决策和评价,既要关注企业客观存在的外部制约环境,也要重视企业的内部影响因素;既要独立评价确定项目的可行性,也要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后对其他各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客观影响。同时新项目启动的一个前提是必须在把原有经营项目做到顶点时,通过既有闲置的技术、资本和管理等资源,再去启动实施项目。否则,就会出现原有优势项目得不到进一步发展,新开发的项目也不能培养起新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新的项目的实施必须谨慎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与实力。
4、纺织科技项目的组织与跟踪问题
任何新开发的项目都可能在其实施过程中受到内外部变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纺织科技新项目实施后做好组织工作,并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制定应对措施,是保证开发项目实现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管理工作。
(1)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
扶持新项目启动实施是一项具有复杂性、风险性和艰难性的工作,建立各种考核制度,形成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工作的完成。
(2)实施科学的管理程序
设置职能机构,专司项目开发实施管理;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项目的咨询、论证和评价,使项目的实施建立在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和严谨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人才管理机制,采取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项目开发管理与经营人才,使项目的实施得到高效运作。
(3)进行项目成本控制
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定期的、经常性地收集项目的实际费用,进行费用实际数与计划数的动态比较分析,同时落实成本改进措施,使各项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以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具体的操作可参照如下建议:纺织科技项目的实施者可以对项目目标成本进行分解,落实项目各级人员的成本责任和奖罚办法,并与项目各级人员签订成本目标责任合同,提高项目各级人员的成本意识,以动员全员参与项目的成本控制。
附录1:
表1:苍南县工商登记在册纺织企业概况
项 目 | 注册资本 | 企业个数 | 所占比率(%) | ||
再生纺织 | 1万元以下 | 28.57 | |||
1万元至5万元 | 20 | 5.5 | |||
5万元至10万元 | 16 | 4.4 | |||
10万元至100万元 | 61 | 16.75 | |||
100万元以上 | 7 | 1.92 | |||
非 再 生 纺 织 | 服 装 | 1万元以下 | 96 | 44.5 | 26.37 |
1万元至5万元 | 40 | 10.99 | |||
5万元至10万元 | 9 | 2.47 | |||
10万元至100万元 | 14 | 3.85 | |||
100万元以上 | 3 | 0.82 | |||
家 纺 | 1万元以下 | 1 | 1.95 | 0.27 | |
1万元至5万元 | |||||
5万元至10万元 | 1 | 0.027 | |||
10万元至100万元 | 2 | 0.55 | |||
100万元以上 | 4 | 1.1 | |||
针 织 | 1万元以下 | 1 | 4.17 | 0.027 | |
1万元至5万元 | 8 | 2.197 | |||
5万元至10万元 | 2 | 0.55 | |||
10万元至100万元 | 1 | 0.027 | |||
100万元以上 | 5 | 1.37 | |||
其 它 | 1万元以下 | 8 | 20.06 | 2.197 | |
1万元至5万元 | 14 | 3.85 | |||
5万元至10万元 | 6 | 1.65 | |||
10万元至100万元 | 30 | 8.24 | |||
100万元以上 | 15 | 4.12 | |||
总 计 | 364 | 100 | 100 |
附录2:
表2:苍南县工业总产值和纺织产业主要指标 单位:千元
规模以上纺织企业 | 规模以下纺织企业 | 全县工业总产值 | |||||
工业总产值 | 销售收入 | 利税 | 工业总产值 | 销售收入 | 利税 | ||
2002 | 525694 | 521116 | —— | —— | —— | —— | 21806760 |
2003 | 682622 | 682881 | 21755 | —— | —— | —— | 23987600 |
2004 | 882904 | 868904 | 27296 | 321477 | 314783 | 10392 | 26607092 |
2005 | 966531 | 956360 | 44261 | 247195 | 339966 | 11223 | 30311013 |
表3:苍南县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
内容 年份 | 总资产(千元) | 工业增加值 (千元) | 工业增加值率(%) | 出口交货值 (千元) | 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 | 主营业务收入 (千元) |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 |||||||
全县 工业 | 纺织 工业 | 全县 工业 | 纺织 工业 | 全县 工业 | 纺织 工业 | 全县 工业 | 纺织 工业 | 全县 工业 | 纺织 工业 | 全县 工业 | 纺织 工业 | 全县 工业 | 纺织 工业 | |
2002 | 4454651 | 353601 | 1166299 | 132789 | 21.11 | 22.04 | 546717 | 209595 | 10.13 | 40.22 | —— | —— | 37878 | 36531 |
2003 | 5017964 | 462790 | 1245895 | 142929 | 20.67 | 20.93 | 729064 | 252509 | 12.22 | 36.98 | —— | —— | —— | —— |
2004 | 7339166 | 658968 | 1716981 | 185778 | 20.24 | 21.04 | 1050206 | 389399 | 12.55 | 44.63 | 8343586 | 868904 | 42056 | 29404 |
2005 | 9797353 | 1112328 | 2098336 | 188906 | 17.11 | 17.00 | 1178951 | 363475 | 11.20 | 38.01 | 10507253 | 955084 | 51198 | 31385 |
附录3:
表4:2015年苍南县纺织业主要发展指标描述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4年 | 增长率(%) | 2010年 | 增长率(%) | 2015年 |
主要经济指标 | 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2.04 | 2 | 13.5 | 2 | 15 | |
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1.86 | 20 | 4.5 | 20 | 11 | ||
纺织品销售收入 | 亿元 | 11.84 | 20 | 32 | 20 | 80 | ||
出口交货值 | 亿元 | 3.8 | 15 | 7 | 15 | 14 | ||
产品结构指标 | 衣着用纺织品 | % | —— | —— | 25 | —— | —— | |
装饰用纺织品 | % | —— | —— | 55 | —— | —— | ||
产业用纺织品 | % | —— | —— | 20 | —— | —— | ||
市场竞争力指标 | 规模上企业个数 | 个 | 33 | —— | 40 | —— | 50 | |
规模上纺织企业在全县规模上企业所占比率 | % | 10.67 | —— | 18 | —— | 30 | ||
国内驰名商标 | 个 | —— | —— | —— | —— | —— |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元/人) | 29404 | 5 | 39404 | 5 | 50290 | ||
可持续发展指标 | 污水排放达标率 | % | —— | —— | 98 | —— | 100 | |
节能降耗 | % | —— | —— | —— | —— | ——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 | —— | 98 | —— | 99 | ||
五年累计规模企业节能率 | % | —— | —— | 13 | —— | 15 |
附录4:
加料口 |
加脱色剂和加液 |
脱色装置 |
由耐腐蚀性材料制成 |
废液集中处理装置 |
产品 |
无用废液净 化后排放 |
自动出料口 |
液体 |
清洗装置 |
脱色装置
图2 集中环保处理技术原理图
[1] 参考附录1表1
[2] 苍南县环保局、安监局数据
[3] 参考附录2表2、表3
[4]集中氧化脱色处理技术原理见附录4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