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060/2003-09397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马站镇
生成日期 2003-12-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蒲城乡二OO三年工作总结及二OO四年工作思路

  • 发布日期:2003-12-15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
  • 字体:[ ]

二OO四年工作思路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主文明的新蒲城”的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与时俱进,致力发展,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二OO三年工作简要回顾

一、经济发展工作

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我乡的主导产业。为此,我们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年来,我们以发展效益农业为目标,以科技为动力,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继续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003年实现农村社会总收入2173万元,粮食总产1392吨,比上年增长19%,优质品种覆盖率达93%。首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积极性;二是坚持抓好粮食生产,早稻播种1820亩,晚稻播种1830亩;三是以基地发展为龙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今年以来,我们发展了蘑菇(320万平方尺)、四季柚(460亩)两大园区,蔬菜果瓜(1500亩)、蚕豆(600亩)、山芋(100亩)、红晶梨(60亩)、巨森苹果(60亩)、葡萄(100亩)等农产品基地和山羊(1200头)、生猪(200头)、黄牛(40头)等畜牧业基地,积极引进园林花卉种植业,引种以色列F-516品种示范基地30亩;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建设三面光渠道1.16公里,护田溪堤1250米,疏通水渠清理河道1.3公里,修建机耕路6.2公里,标准农田建设2645亩,整理土地260亩,优质园林400亩;五是抓好抗旱工作。认真制定了抗旱预案,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农户了解旱情,努力为农业生产排忧解难,努力减少旱情造成的损失;六是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做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全年共提供农业服务信息20条;七是积极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八是认真实施“科教兴林”战略,调整了经济林业品种,发展经济林    亩;九是加强森林防火和林资源管理。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当,任务明确,很好地杜绝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十是制订扶贫奔小康规划,进一步明确扶贫工作思路。

二、国保建设工作

“国保”是蒲城的特色和优势,必须加快“国保”建设步伐,为旅游业的开发奠定基础。一年来,共投入100多万元,修复东南段城墙850米、东北段城墙30米,改建跑马道450米,修建西门瓮城,维修敌台2个,设置南城楼兵器和服饰展览室,抢修叶宅、陈宅、郭宅、倪氏祠堂、甘氏祠堂、徐氏祠堂、“夏氏”武德将军墓,整治城墙两边的环境。

三、城乡建设工作

今年,乡政府投入巨资重点抓好兴蒲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和一些重点项目启动前的准备工作,推进了中心村的“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和“先锋工程”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主要有:一是抓好兴蒲中心村至沿浦道路的建设;二是抓好西门外村牛乾岭道路改造工作的前期准备;三是抓好垃圾场的征地、政策处理和建设工作;四是抓好下山异地脱贫点的落实工作;五是规划了乡政府办公楼的迁建工作;六是开展甘溪村和西门外村的土地整理工作,编制实施西门外村牛乾岭地质灾害预案;七是抓好古城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各大街小巷设置垃圾桶80个;八是改造供水管道2000米,修建了机房和隔离墙;九是投资20多万元,维修蒲城中心校危房450m2;十是抓好兴蒲中心村的公共绿化带建设;十一是维修乡政府办公楼。

四、精神文明建设

一年来,乡政府以“双整治、双建设”为活动载体,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广泛开展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兴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高潮活动;三是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活动;四是开展“远学郑培民、近学张朝究”的“双学”活动,把“学先进、比贡献、转作风、优服务”活动引向深处;五是以兴蒲村为龙头,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主要是开展了公共绿化带建设工程,成立了移风易俗基金会等;六是继续抓好殡葬改革和青山白化治理;七是抓好农村的改水工作,投入2万多元,改造了供水管道,建设了供水区,大大改善了古城人民的用水状况。同时,解决了西门外水路山自然村的饮水问题。

五、政治文明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乡”进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基层民主不断加强。广泛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干部群众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不断加强。制定实施了驻村干部双向选择、联片驻村干部责任制、联片驻村干部奖惩等三项制度,进一步强化政府机构自身建设。不断深化“民情系列”活动,各项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干部作风明显转变,群众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干群关系有了较大改善。深入开展“效能革命”活动,建立为民服务九项制度,分发便民手册,制订《效能革命考核办法》,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政府职能得到了较大转变。

六、科教文卫工作

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积极落实教育建设经费,改造校舍危房450m2,改善了教育设施。“普九”工作成绩显著,素质教育逐步深入,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中、小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到99.8%和99.2%,小学升初中率达到100%,初中升高中率达30%,并有1名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积极引进农业技术,为农业发展服务。支持开展“拔五更”等民俗文化活动,广邀媒体来蒲宣传,同时,主动同文保所、温州电视台合作,拍摄蒲城风光片并开展“古城探宝”电视吉尼斯大赛,进一步提高了蒲城的知名度。乡卫生院加强了自身建设,完成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村卫生室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了规模。民政部门做好贫困户登记、扶贫救济、拥军优属等工作,并修订了《蒲城乡抗台救灾工作预案》,对保障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乡老龄委重视老龄工作,对全乡2000多名中老年人进行心脑血管健康普查,有效预防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人武部门抓好国防教育、民兵训练和征兵工作,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发挥各自职能完成各自任务。

七、计生工作

计生工作是乡镇工作的重要工作,也是难点工作。一年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集中精力,以严控计划外生育为中心,坚持管理与服务两头并进,主攻“女儿户”难点,狠抓处罚和环孕检工作,我乡计生工作有了新的提高。到11月份,全乡共出生

人,一孩放环63人,人流8例,完成了两次环孕检,环孕检率均在98%以上。

八、“防非”工作

防治“非典”工作是我乡今年工作的重要工作。①积极做好动员宣传工作。召开“非典”动员大会,并多次召开“防非”紧急会议,周密部署工作。同时通过标语、预防知识材料、墙报、广播等不断深化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②进一步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制定了昼夜值班制度和乡、村执行24小时全天候办公制度,实行乡三套班子领导分片联系包干和驻村干部分片包干制度,建立健全村级疫情报告制度,形成乡、村二级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③切实采取措施严防死守。乡、村干部每天都进村入户跟踪了解返乡人员和外来人员,做好登记、造册、送检等工作,并轮流前往马沙线卡点设卡留检,把好了四道门即省门、乡门、村门、家门,坚持分头把守,实行人自为战,杜绝一切漏洞,很好地控制住局面。

九、社会综治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综治工作的领导,签订综治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切实把我乡综治工作落到实处。今年以来,我乡共开展“抗非”矛盾纠纷大排查2次、龙港6·26法轮功投毒案及外来人口大排查3次、春季铲除毒品原植物大排查2次以及六月份的涉毒工作大排查。共查获已被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甲胺膦”2箱、甲基1箱,排查出“法轮功”练习者的嫌疑对象1例,排查吸毒嫌疑对象7例,尿检吸毒帮教对象3例,排查调处可能引发的纠纷3件、一般纠纷5件。

十、党建工作

我乡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年初党建工作实施意见,重点抓好以下各方面工作:一是以《意见》、《通知》为指导,贯彻落实“先锋工程”创建工作;二是以“民情系列”为工作重点,继续抓好完善发展和拓展延伸工作。主要在组织领导、考核机制、监督力度、接待内容、办事流程、接待主体等方面做文章,全年共受理问题220个,解决207个;三是以“创建六好乡镇党委”为目标,认真落实创“六好”措施和省定四项制度。主要是抓好干部的理论学习,抓好班子的建设和制度的落实;四是以“强素质,强管理”为要求,抓好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推行“三项制度”,健全了为民服务机制,加强了党员和干部的教育管理考核工作。全年共上党课8课,参训党员达1410人次,发展党员8名,培养积子19名;五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开展“创五好,奔小康”活动,抓好村两委班子回头看工作和西门外村后进支部转化工作;六是以“七个一”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七一”系列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上一天党课,参加一次义务劳动,提一条建议,走访慰问一户贫困户,参加一次座谈会,开展一次挂钩结对活动等等。

十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认真制定并执行《蒲城乡2003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方案》、《蒲城乡领导干部党风建设的规定》、《乡政府工作规划》、《机关财务管理规定》、《乡机关考勤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行中餐禁酒令,深入开展清理礼金、礼券、礼卡和自查自纠工作,深化村务规范工作,建立健全各村财经制度。广泛开展“效能革命”活动,研制执行九项制度,分发便民手册,建立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和便民办事规则,加强了群众监督的力度。积极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扎实开展反腐败工作,确保了我乡干部无一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OO三年主要问题和困难

2003年,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上述成绩,但问题也不少,特别是一些老问题仍得不到妥善解决,大大制约了蒲城的跨越式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在明年的工作中加倍努力,认真解决。主要问题有:一是经济实力较弱,产业层次低,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工业企业一片空白,第三产业不够发达,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与发达乡镇的差距逐步拉大;二是“国保”维护改造进程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重保护轻开发利用的思想,“国保”价值得不到充分利用;三是乡财政收支矛盾加大,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运行困难重重,城乡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效益农业发展规模小,虽全乡人均收入已超过1500元,但仍有不少的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扶贫力度仍需加大;五是招商引资能力不强,文化、卫生、旅游设施与文明服务不尽人意,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六是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治安案件时有发生;还有,个别村两委不团结,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等等。

二OO四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2004年,乡党委、政府的工作继续按照2003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努力目标,以全面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跨越式发展为要求,以“国保”的开发利用为重点,以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抓手,以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以“文物保护必须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经济,推进古城建设和文物保护进程,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振奋人心、与时俱进、拓宽思路、致力发展,努力开创蒲城小康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发展指标

2004年,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农民人均收入达     18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之内。

三、主要工作

(一)经济发展工作

1、农业工作。①要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进一步推广优良杂交水稻;②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效益农业,充分利用我乡优越的气候、日照、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各村建设效益农业基地的潜力,争取形成一村一品多基地的格局。2004年在原有基地发展基础上主要有:发展大棚蔬菜2000亩,蘑菇400多万平方尺,高科技大棚西红柿516品种100亩;③要进一步加快农业有效投入,加强农业水利基本建设,主要要修建西门外溪坎   500米,堰坝3条,三面光渠道200米,疏浚河道,清障溪堤,加强农业的防汛抗旱能力;④要继续抓好抗旱工作;⑤要加快土地整理步伐,争取完成甘溪200亩、西门外村300亩的土地开发;⑥要加大科技投入,做好科技培训工作,确立科技示范户;⑦若条件成熟,要扶持一家农业龙头企业;⑧要抓好农业税征收工作;⑨要认真落实扶贫政策,加强脱贫攻坚力度,鼓励下山异地脱贫,促进贫困山区人均收入的增长;⑩要抓好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工作,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努力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

2、“国保”产业工作。要努力开发“国保”产业特别旅游业,使之成为我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首先要积极争取县政府的支持,着力组建一个集招商引资、旅游开发、政策处理、文保指导、古建筑于一体的“国保”开发公司;其次要研究优惠政策,利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开发;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国保”建设,尽快恢复旧观。明年,要继续维修跑马道、城墙脚排水沟、西段城墙和瓮城,抢修谢香塘故居和张琴故居,修复后英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搬迁西门外打铁铺及有关民房。

(二)城建工作

明年城建工作的重点项目是:①继续建设兴蒲中心村至沿浦镇道路;②改造兴蒲中心村至西门外村康庄工程建设;③抓好乡政府办公楼迁建的前期准备工作;④建设古城排污系统二期工程;⑤改造古城部分木质结构房屋;⑥抓好自来水供水系统改造二期工程;⑦抓好兴蒲村办公楼的建设和西门外村办公楼的扩建;⑧继续抓好下山异地脱贫点建设落实工作。

(三)精神文明建设

1、要继续抓好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创建“学习型”机关。

2、要继续抓好以兴蒲中心村为龙头的文明村创建活动。

3、要以兴蒲中心村为示范点,继续开展“先锋工程”的创建工作。

4、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坚决与封建迷信活动作斗争。

(四)政治文明建设

1、要全面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2、要强化机关内部的法制知识学习,提高干部依法行政水平。

3、要加强机关制度建设,落实驻村干部双向选择、联片驻村干部责任制及联片驻村干部奖惩等三项制度,健全“效能革命”九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为民服务机制,建立“效能革命”长效机制,不断深化“效能革命”活动。

4、要进一步健全“民情系列”制度,深化“民情系列”活动。

(五)社会各项事业

1、要切实重视教育工作,努力解决危房问题。认真抓好巩生工作,确保巩生率。继续坚持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蒲城中心校知名度。

2、要积极协助县文联来蒲创作诗歌、散文以及制作反映“抗倭”的电视连续剧,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拔五更”等民俗活动,积极开展类似“古城探宝”的电视吉尼斯活动,进一步提高蒲城的知名度。

3、要以乡卫生院为龙头,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同时认真处理群众饮水难问题,抓好改水工作,巩固和发展初保工作成果。

4、要抓好环孕检工作,确保环孕检率达99%以上。深入开展计生服务站“四优一满意”创建活动,提高服务质量。以龙门村为试点创建计生“百强村”,进一步强化计生基层组织。要全面落实计生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计划生育率高于92%,人口出生率低于9.67‰。

5、要认真抓好征兵和民兵训练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征兵任务。

(六)社会稳定工作

1、要坚持国家宗教政策,抓好宗教管理工作。

2、要继续发挥群防群治作用,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特别是开展“法轮功”、禁毒等专项斗争和毒鼠强、危险品等专项整治工作,有效地维护社会安定。

3、要通过民情接待这一重要途径,及时掌握热点、难点问题,快速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4、要进一步健全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力争零群体上访和零越级上访。

5、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蒲城的户籍工作。

6、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责任制,切实消除安全隐患,防止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改善古城消防设施。

7、要关心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七)基层党建工作

1、要认真落实省定四项制度,不断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六好”乡镇党委创建工作。

2、要进一步加大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完善规范村两委工作制度,重视抓好村级配套组织建设,继续深化“创五好、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积极创办村级经济实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推进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3、要加强农村基层阵地建设,深入开展党员活动室创建工作。重点抓好兴蒲中心村党支部办公楼的建设,西门外村党支部办公楼的扩建以及甘溪村支部、金城村支部、机关支部等党员活动室的规范化建设。

4、要以“把好进口、疏通出口”为指导,加大力度,抓好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工作。

5、要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进一步创新考核办法和考核机制,强化日常监督力度,抓好干部的管理工作。

6、要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和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要进一步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要深入有效地开展党性党风和反腐倡廉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建立防线,自觉抵制金钱和利益的诱惑,自觉与腐败行为作斗争。

中共蒲城乡委员会

蒲城乡人民政府

2003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