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苍南  > 苍南概况  > 民族宗教

民族宗教

  • 发布日期:2025-06-06
  • 浏览次数:
  • 字体:[ ]

【民族】 苍南县是浙江省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全县拥有2个畲族乡、46个民族村(分布在10个乡镇),有少数民族42个,户籍人口逾3.26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1%,并以“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分布在全县18个乡镇。近年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为目标,推动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缩小民族乡村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加快“扩中提低”进程,聚焦打造一批有成效、可复制、能感知的民族乡村发展标志性成果,为浙江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苍南样板。实施“三化三注”工程,培育自主“造血”功能,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宗教】 苍南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四个宗教,除道教外,其余均为国际性的宗教。苍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是苍南民族宗教工作的政府管理部门,贯彻执行中国政府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宗教界开展爱国运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保障正常宗教活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帮助各爱国宗教团体促进健康传承,落实好政府对宗教的各项具体政策,协助政府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的突发事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苍南县宗教界爱国人士广泛参与抗灾救灾、支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办教育及捐款资助伤残人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语言】 民国十四年(1925)问世的《平阳县志》卷十九,当时把全县方言分为五种:瓯语、闽语、土语、金乡语、畲民语。这五种方言,今苍南县都保存下来。其中分布最广、讲的人数最多的是“闽语”,其次是“土语”“瓯语”,再次是“金乡语”“畲民语”。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近年来,苍南县不断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文化共融、服务共享的基层善治新格局,充分发挥“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主阵地作用,以“五微五融”工作法,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努力实现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切实提升了辖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们以“党建引领石榴红,强基固本促发展”为宗旨,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载体,深入推进“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培育工作,全力提高“石榴红”品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目前,全县已建成主题公园5个、石榴红家园12个、基地6个、石榴红工作室7个、石榴红志愿服务队16支、石榴红宣讲团3个。阵地点位分布18个乡镇、学校、社会团体、企业,使用面积达10600多平方、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功能布局齐全、辐射人数60余万人(其中少数民族42个成份,少数民族人数2.9万人。

依据阵地开展“邻里互助”“公益服务”10余次,“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20余次,开展社区文化传承“小萌芽读书会”等活动10余次,开展书法、戏曲、绘画、舞蹈、乒乓等融入日常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余次。利用群团服务窗口,为各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就业创业、户口迁移、住房就医、子女入学、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服务60余起。开展石榴籽“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开展生活贫困救助和慰问等物资及慰问金达30多万,妥善处理民族突发事件6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