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001/2023-84683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3-08-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文字号 苍政发〔2023〕19号

苍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苍南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大行动”全面融入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23-08-07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

苍政发〔2023〕19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

现将《苍南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大行动”全面融入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苍南县人民政府

2023年8月5日

苍南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大行动”全面融入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7年)

为全面落实《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 年)》《温州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八大抓手”全面落实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等文件精神,着力构建苍南县科技创新体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教育、科技和人才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力为核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温州南部产业创新发展重要增长极。

到2027年,浙南科创高地和科技强县建设取得更大突破,优势领域创新策源地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大幅提升。

——企业创新实力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力争主导产业攻关项目列入省重大技术专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不断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覆盖率。到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5%以上,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45人年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7%。   

——高能级平台体系加快完善。建设提升一批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创新平台载体量质“双提升”,创新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大力发展大孵化集群,到2027年,全县累计新增孵化场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创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以上,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家,建设“科创飞地”2个,创成高能级创新平台7家。

——重大引领性硬核成果加快涌现。重点标志性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明显提升,在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申报省级重点研发项目10个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实力提升。到2027年,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40家,全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2%以上。

——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快打造。加快打造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到2027年,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各10名左右,技术交易总额累计超18亿元。推广“科创指数贷”、“科创e贷”产品,力争年新增科技贷款超2亿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力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六大行动”,推动9大重点科技创新指标实现新突破,为苍南打造温州南部产业创新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强力支撑。

(一)实施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

1.发展高能级创新平台。做优做强温州大学苍南研究院、浙江大学-苍南县中医药联合创新中心、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加速落地。推动浙江大学-苍南县中医药联合创新中心建设,围绕大健康产业方向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设立苍南县中医药ISO国际标准转化授权基地、院士工作站、天然产物创新实验室、新一代连续制造小试系统,推动苍南大健康产业发展;推动浙南放射医学与核技术应用研究院放射卫生与应急技术研究、辐照灭菌厂、健康管理中心、特种实验室、放射性药物研发生产基地、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基地、医学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项目建设;推动华能(苍南)海上风电先进输电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依托苍南双千亿海上风电产业集群资源,聚焦深远海输电技术攻关,实施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推动首台套输电设备示范应用,助力“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发展;建设GM2D研究院,提升制码、赋码、扫码、用码等二维码迁移领域的技术能力,推动苍南GM2D关联产业链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应用;推动苍南核电公司成立浙南核电装备与运维创新研究院。到2027年,全县建成高能级创新平台7家。(县科技局、县重大能源中心、苍南经开区,有关乡镇〔平台〕,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构建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企业研发机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转化、技术服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式发展,促进塑编制品、印刷包装、纸制品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推动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通过创新能力突出的领军企业和高校院所,推动龙头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引领带动整体产业技术创新。支持以苍南核电公司为牵头单位,联合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苍南仪表、天德泵业、科畅公司等本土企业,正泰电器等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核电主给水超声波流量测量系统设备、智能化核电离心泵等核心技术攻关。到2027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重大能源中心、苍南经开区,有关乡镇〔平台〕)

3.谋划布局重点实验室。聚焦苍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我省完善实验室梯度培育机制,构建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等组成的新型实验室体系为契机,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在苍南布局建设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依托温州医科大学、中广核公司,谋划落地辐射防护、标准仪器检定和校准省级核技术重点实验室,探索开展核辐射医学应急关键技术研究,完成实验室认证认可。大力支持企业主体建设重点实验室,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推进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到2027年,全县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家。(县科技局、县大数据管理中心,有关乡镇〔平台〕)

4.发展高端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引进共建、优化提升、重点打造等方式,引导建设一批投入多元化、管理现代化、运行市场化、人员招聘自主化、薪酬激励市场化、收益分配企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结合我县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研究领域资源配置,明确1-2个主攻产业领域,主攻1-2个技术创新赛道,聚力应用研究和产业技术研究。到2027年,全县建成新型研发机构4家,其中省级1家。(县科技局,有关乡镇〔平台〕)

(二)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行动。

5.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聚焦仪器仪表、清洁能源、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产业,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迭代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倒逼、引领、替代、转化“四张清单”,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依托各科创平台专家人才团队、省工业科技特派团专家帮扶组,聚焦核电、风电、储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海上风电领域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为依托,开展海上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海上低频交流输电技术、核电泵阀、核电计量仪表、绿电制氢、海水淡化技术、电解水制氢等相关领域研究。聚焦印刷包装生产工序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以苍南县作为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GM2D)示范区县域先行试点建设为契机,开展可变商品编码二维码包装印刷技术、可变数据印刷、绿色印刷技术、智能化生产工艺等相关研究。聚焦针织纺织行业,开展时尚大数据流行趋势分析及预测、时尚面料数字化设计、功能性材料和包装外观设计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以数字化技术改造轻工产业。到2027年,部署实施省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5项、10项以上,力争实现制造业企业项目占比达到40%以上。带动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入超1亿元,取得8项以上硬核科技成果,显著提升标志性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县科技局,有关乡镇〔平台〕)

6.创新科技攻关机制。建立市场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机制,探索实施多样化的科研组织方式,开展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攻关。针对我县产业成果转化中面临的技术难题,通过“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等攻关方式,重点突破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科技成果下游用户的主动性,以政府“发榜”,企业或科研机构“揭榜”的方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针对关键技术研究等前沿热点领域,通过“军令状”方式,赋予科学家或龙头企业在确定研究方向、组织科研团队、安排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充分自主权,力争实现重大创新突破。引导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等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并通过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形成标志性成果3项以上。(县科技局、县经信局)

(三)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行动。

7.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推动科技型企业扩面提质,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雄鹰行动”,大力培育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到2027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2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94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每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家以上。(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有关乡镇〔平台〕)

8.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重塑。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招引培育从事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咨询评估、投资融资、知识产权等方面服务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聚焦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院名校合作共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依托网上技术市场,应用“转移支付”成果池,引导和推动科技成果“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机制。到2027年,累计建设大院名校技术转移转化机构5家,实现年技术交易额超18亿元。深入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新增首台(套)装备2项。(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人社局、县市监局、苍南经开区,有关乡镇〔平台〕)

9.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出台链主型企业政策,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辐射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抓好科创产业园、苍南仪表集团科技园、海西金融科技园等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深耕核电上下游产业,全力招引并集群发展大数据产业、放射药物研发基地等一批核关联产业项目。依托“希望之光”专家帮扶团,推进仪器仪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壮大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推动“风机制造”、“矿山机械”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库,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长效监测机制,完善研发及高科技产业用地供应机制,拓宽用地供应来源,优先保障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用地需要。到2027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于面上投资增速。(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投促中心、县资规局、县住建局、县商务局,有关乡镇〔平台〕)

(四)实施双创载体提质扩面行动。

10.开展大孵化集群建设攻坚行动。各乡镇(平台)根据产业细分领域特点和需求建设大孵化集群,量身打造一批孵化空间,按照“七个一”标准,迭代推进孵化空间打造、专业运营机构招引、基金规模壮大、科创项目引进和青年人才集聚等“五大行动”,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孵化体系。到2027年,全县孵化器(众创空间)孵化场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以上。(县科技局、县发改局、苍南经开区,有关乡镇〔平台〕)

11.提升孵化器整体运营管理水平。招引一批有龙头企业和基金投资背景、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支撑、智慧园区运营管理经验的运营机构参与大孵化集群建设,实现创新型项目“拎包”入驻。研究出台大孵化器集群相关政策。到2027年底,累计招引专业运营机构3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累计达到5家,在孵企业100家以上,力争培育科技型企业15家以上。(县科技局、县发改局、苍南经开区,有关乡镇〔平台〕)

(五)实施战略人才力量集聚提质行动。

12.打造重点产业人才高地。聚焦清洁能源、仪器仪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产业,全力推进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全球精英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市级重大工程,更大力度引进符合我县重大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全省人才蓄水池支撑点。争取纳入全省山区26县科技特派团试点县,提升人才支撑能力,拓宽产业靶向引才渠道,适时积极申报、承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活动,推进峰会“后半篇”工作,力争青科会签约一批高质量项目和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峰会成果专项扶持政策,对峰会签约的高层次人才,在各类创新平台和科技人才项目中予以持续支持。(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科协)

13.壮大高素质人才队伍。落实“人才新政25条”等专项政策,升级“1+X”人才政策体系,构建贯通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的全链条政策体系,最大限度发挥政策聚才效应。按照务实管用原则,涵养科技人才“蓄水池”,推行“域外招才引智+本地人才培养”双轨制,做强做优“科创飞地”,打造“研发在外地,产业在苍南”的飞地模式,加快集聚一批创新创业型科技领军人才。打好产业高端人才集聚、技能人才培育、大学生引回组合拳,大力实施全球精英引进计划,积极引进和柔性利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领军型团队。深入实施“青蓝接力”培养行动、政治和事业“双传承”计划,形成一支拥有十名骨干人才、百名后备人才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推动实施“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大力招引培育技能型人才。到2027年,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各10名左右。(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县教育局、县经信局、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工商联)

14.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进人才管理改革,充分赋予人才“引育留用管”自主权,加快推动住房保障、创业创新支持、薪酬分配、科研经费等人才综合政策和配套细则“加码突破”。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包容审慎的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着重看标志性成果、实际贡献和科学价值,保障高层次人才潜心创新创业、充分施展才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人才使用、管理和激励等创新政策,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流动通道。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优化人才“关键小事”协调解决机制,实行人才专家服务“一码通”。(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

(六)实施开放创新生态打造行动。

15.丰富科技金融支持手段。深入推进信贷结构优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发展的信贷倾斜,指导银行机构探索开发科技信贷系列产品,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创指数”贷、“科创e贷”等;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推动在苍南的商业银行设立科技贷业务,努力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指导保险机构探索建立特色科技保险项目;设立科创基金1支。发挥温州市科创基金作用,推动“母基金+子基金”的风投基金在我县落地。鼓励苍南企业参与温州市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试点。到2027年,县科创基金累计投资项目2个以上。(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金融中心、人行苍南县支行、苍南银保监组)

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保护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质量和市场导向的知识产权激励政策,加强专利预警和导航服务,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在关键前沿领域加强专利布局,努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快知识产权运用,推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优势产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严格知识产权执法,严厉打击重复、恶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到 2027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县市监局、县科技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党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充分发挥县委科技强县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完善协同推进、研判调度、督导服务、考核评价4大机制,以超常规力度一体推进推动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到2027年全县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县级财政科技拨款占经常性支出比重达到6%以上。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税收优惠、创业投资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服务平台奖励等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风险。

(三)强化考核评价。围绕工作目标制定每年具体工作方案,滚动实施、迭代完善,健全高效协同、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全过程跟踪指导。将工作目标纳入年度考绩考核内容,形成争先创优机制,促进创新发展。

(四)强化文化营造。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加强科学普及,推动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先进经验、典型案例向公众宣传普及。强化科技伦理治理和科研诚信建设,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对在科技创新中贡献突出的企业、企业家、科研人员给予褒扬激励。

附件:1.苍南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大行动”全面融入省“315”科技创新体系指标任务表.wps

2.2023年度苍南县科技创新体系重点任务进度表.wps

3.苍南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大行动”全面融入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工作专班方案.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