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9047/2021-53316 |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 | 发布机构 | 县市场监管局 |
生成日期 | 2021-12-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文字号 | 苍市监函〔2021〕46号 |
苍市监函〔2021〕46号
尊敬的肖云富代表:
您在县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的“关于加强我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县政府已交由我单位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县综合执法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多措并举保障公众饮食健康,近年来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多管齐下,全面构筑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一是坚持高位统筹。结合苍南实际及时出台《苍南县县级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清单》,18个乡镇同步出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清单,推动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向基层延伸,织牢属地管理责任网。二是强化体系构建。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县委县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民生实事、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绩考核,并将领导干部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情况纳入巡察内容,全县“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食安综合保障责任体系稳步构建。三是筑牢基层基础。在全县村社规模优化调整后,及时对427个村居共656名食品协管员进行确认、更新、调整、培训,确保基层管理工作不断档、不缺位。全县共设置县、镇、社区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67名,配置手持移动终端全面应用“农安苍南”智慧监管APP,实现规模主体日常巡查全覆盖,巡查情况全程可记录。2018年以来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已召开各类食品安全相关会议20余场、开展督查调研近百次。成功创建三星级乡镇食安办7个,四星级乡镇食安办1个。
(二)多方联动,全程破解农村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针对农村食品安全散、大、淡、弱等问题,一是坚持源头导向,靶向推进重点治理。加大食品抽检检测力度,尤其是食用农产品监测力度,2020年县农业部门共完成农产品定量检测1048批次,检出不合格产品7批次,已全部移交农业执法部门调查处理,县、乡镇、合作社三级速测服务站共完成果蔬农残快速检测20877批次,不合格79批次,合格率99.62%。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抽检4140批次,不合格91批次,不合率2.20%,其中食用农产品抽检1241批次,不合格44批次,不合格率3.5%,不合格食品100%立案查处。二是强化过程追溯,对标紧抓全程监管。深化小作坊治理,科所联动开展全覆盖、滚动式巡回督查,对小作坊实施动态监管,并在规范取缔低小散的基础上,以创建名特优作坊及5S管理创建为载体,因地制宜,分类整规。2020年共完成小作坊巡查510家次,取缔小作坊35家,改造提升小作坊24家。深化农村食品专项治理,着力规范农村小食杂店经营行为,尤其把灵溪卤制品、矾山肉燕、桥墩月饼、藻溪猪油渣等苍南特色食品市场作为重中之重开展检查,前一阶段治理期间共检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431家次,发现问题85个并全部整改完毕。以民生实事为引领,推进落实农村家宴厨房建设,目前共投入建设资金370余万元,创建农村家宴放心厨房18家。三是突出问题导向,高效化解风险隐患。组织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食品安全百日执法行动等专项行动,加强对农贸市场、“三小一摊”等农村地区重点部位的监管,严厉查处销售过期食品、“三无”食品、“傍名牌食品”、“山寨食品”等违法行为,持续夯实食品安全基础。加强多部门行刑衔接,公安部门建立“食药环知”打击大队,确保食品打击工作的专业性,2020年食品案件行政立案934 起,刑事立案20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1人。
(三)多轮齐驱,全力赋能农村食品安全智慧治理。借力数字化监管转型契机,有效破解农村食品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一是人物并防持续深化。持续强化农村市场进口冷链食品全程管控,高效构建“1个系统、1个第三方集中监管仓、3个省际检查站、4项举措、8项制度”的物防“11348”精密智控体系,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截至目前,“浙冷链”系统累计激活企业322家,赋码190000余张,扫码360000余次。二是质量追溯持续强化。创新开发集追溯、合格证、生产记录、检测信息及诚信等级等全程溯源信息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全县规模主体实现合格证覆盖率、应用率100%。全面推进食安综合治理数字化协同应用“12+1”场景工作,着力实现监管精准化、远程化和智慧化。持续推进“浙食链”系统应用,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货查验记录全程电子化、食品追溯链条清晰化,实现食品安全从田间到餐桌可视化监管。截至目前,111家食品企业完成“浙食链”系统激活,上链生产企业数66家,上链批次563批次。三是餐饮监管持续创新。搭建基层餐饮监管数字化平台,探索餐饮监管微信小程序研发,实现实时动态监管,通过数据分析将监管资源向高风险餐饮单位倾斜,集中力量进行规范提升。针对农村市场日常巡查监管中发现的潜在问题、预警提示违法风险,将执法关口进一步前移,强调“行政指导”,让执法人员“管得了”、经营业主“接得住”、社会公众“看得见”,落实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和要求。
(四)多员共管,全民齐创农村食品安全共治格局。一是线上线下共传播。线上采取公开直播的方式,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人上网履职报告和自我承诺活动,现场在线参与人数突破10万。线下充分发挥食药科普宣传基地的作用,开展食品安全公众开放日等群众参与度高、获得感强的近距离、体验式活动,持续掀起食安宣传新热潮。2020年宣传周期间,全县共出动工作人员850人次,开展主题活动31场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5万余份。二是点面结合重引导。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十进”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深入农村各食品经营主体及当地群众,开展多形式食品安全宣传,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使“食安共治”深入人心。三是多元共治创载体。在本地主流媒体深度聚焦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引导,着力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舆论氛围,全年各类媒体累计刊发稿件100多篇。强化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将校园食品安全纳入督学常态化督导体系,强化校长(园长)负责制,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推行企业食品质量安全自查报告和信用分级监管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对食品行业诚信建设的作用。
但诚如您所说,我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仍存不少薄弱环节有待补齐,主要是:食品安全现状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社会共治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等等,现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新体系。以“双安双创”为契机,充分发挥党政同责这个大平台和大载体,积极发动各乡镇、有关部门深度参与,共同抓好落实,形成事权清晰、力量统筹、上下协调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一盘棋”格局。
(二)探索农村食品安全数字赋能新路径。全力构建食品安全精密智控闭环管理体系,推进“浙食链”、“浙冷链”等系统的深度应用,实现科学管理、精准智控。推进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协同应用中的12+1场景应用,用好全程追溯、分类智控、在线巡察、统计分析等功能,提高智治水平。
(三)迈开农村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新步伐。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风险监测、智慧监管和应急管控,强化风险防控。密切关注短板弱项,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推进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等行动,争取查处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曝光一批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形成执法威慑。
(四)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严格落实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政治责任,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和常态化协调机制。畅通案件线索移送通道,强化指导、挂牌督办、部门会商等形式推动行刑衔接力度。借助食品安全宣传周、“十进”宣传等载体,在全县常态化开展“你点题我检测”“我宣传你传递”“我执法你参与”“你举报我查处”等“四个你我”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提升我县农村食品安全满意度。
再次感谢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您继续对食品安全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联系人:吴毓钢,电话:13738770788(577788)。
苍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6月28日
抄送: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1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份),
有关会办单位(各1份),领衔代表所在乡镇人大(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