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09007/2021-53232 | ||
组配分类 | 建议提案 | 发布机构 | 苍南县民政局 |
生成日期 | 2021-12-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项小燕委员:
您在县政协第十届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提升苍南县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案,县政府已交由我单位会同县资规局和县住建局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县养老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根据《苍南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县常住人口为843959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60776人,占19.0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该年龄段人口比重提升5.50个百分点。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已初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当前养老形势依旧严峻,一方面我县老人“安土重迁,亲近邻里”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居家养老成为我县90%以上老人的首选养老模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化的大浪潮下,大批青年前往一二线城市发展,导致出现基层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如何构建符合我县实际,现代化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当前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您在提案中指出的问题贴切实际,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对我县养老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此,我们将从以下三个维度入手,确保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一、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居不离乡,就近安养”的养老设施布局。我局积极向县人民政府申请,进入同级规划委员会,并将提案中关于新建城市住宅小区配建老年住房的建议反馈至县住建和县资规局,推动养老服务新理念、新业态与房产开发深度融合,并鼓励城乡结合拆迁区、农村地区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单独建设供老年人居住的廉租房或回租空置房源。以我县县城新区拆迁工程为例,目前横浦老人临时安置过渡房共居住老人300余名,我县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案主要是根据、参考《苍南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进行制定,安置的基本原则是安置面积不少于被征收合法房屋相等的建筑面积,被征收房屋面积不足180平方米的,符合相关条件的能安置到180平方米,根据目前安置房建设现状,普遍是两套房屋,基本能解决被征收人居住问题,实现老人与子女就近居住。同时,完成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预计将于6月底前正式发布,并根据省民政厅和自然资源厅工作部署,协调县资规部门,在今后按1万名常住老年人配建不少于300张床位为规划单元。一个规划单元内,将养老机构分多处设置,老年人高密度居住区(>3000人/平方公里)的老年人500米内、中密度居住区(1000-3000人/平方公里)的老年人1000米内建有1家养老机构。从规划上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与医院毗邻而建,做到机构跟着老年人走,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供给精准、宜居适老”的居家养老环境。2020年,全县新增7家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总数达到18家,实现县域全覆盖,为全县居家老人提供指导监督、统计评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养服务、家庭支持、社会工作(心理疏导)、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八大服务;为3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包含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和无障性要素在内适老化改造服务,全面提升老人居家养老环境;持续推进“芳邻助老”关爱探访行动,累计探访特殊困难居家老人超过5000人次,全面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探访体系。2021年,我县将在此基础上,改造提升10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打造8个为老助餐、配送餐服务点,为42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并为75户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安全监测设备。同时,积极向资规和住建等部门建议,在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规划中,统筹考虑当地养老服务需求,按照《温州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配套建设养老设施用房,并针对“亲邻供养”模式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老年住房保障模式。3月,我局已向县资规局发函,要求在灵溪镇老旧住宅区改造工程一期项目中同步规划使用面积不少于1500㎡的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在建设中的海西中山医院项目相应规划了适合老人居住的养老地产项目。县资规局也将建议安置房及商品房建设单位在住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需求,并按规定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在我县国土空间规划获批后,乡镇政府编制村庄规划时,将要求乡镇政府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布局老年人设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老人住房将形成完善的保障机制。
三、创新居家养老模式,搭建“邻里协作,互助互利”的居家养老平台。“时间银行”项目作为智慧养老和互助养老的融合产物,鼓励低龄老人为老人提供助老服务以赚取时间,待其年老后使用储存时间换取等值服务,从而有效弥补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解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2019年,经过积极筹备争取,温州市试点落地我县,并在同年成立基金,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县建成县人民医院和南江医院两大试点,已有35家专业机构和13家社会组织参与,注册人数达到3027人,服务社区老人超过4000人次。2020年,积极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启动“时间银行—探索基层智慧互助养老嵌入式发展计划”,选定桥墩镇、矾山镇养老服务中心为试点,将“时间银行”项目引入到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当中,鼓励适龄老人通过为中心提供服务以换取等额“时间币”,并在达到规定年龄后利用“时间币”兑换中心有偿服务。一者让老人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中心运营、管理和服务之中,促进中心运营规范化、专业化,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二者推动智慧养老、互助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嵌入式发展模式,解决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2021年,我县将依托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改造提升工程,在不少于2个照料中心中引入“时间银行”项目,进一步拓展基层互助养老服务阵地。
四、强化居家养老供给,建立“智慧引领,精准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2020年,我县积极开展老年人信息采集工作,养老机构和特困老年人身体状况信息采集率超过95%,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员信息采集率超过75%。建设苍南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数字门牌·一码到家”苍南县民生服务嵌入二维码门牌信息集成系统,老人通过简单操作便能预约养老服务补贴和“芳邻助老”上门服务,实现养老服务“一码助”,系统以桥墩镇为试点开展推广应用工作,目前累计服务老人617人次。持续开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全年培训家庭照护人员1879人,强化家庭养老服务支撑。2021年,我县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老年人综合评估体系,在6月底前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对全县困难老年人进行能力评估,建立动态长者信息库;建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在2021年底前,完成“苍南智慧养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设计搭建,深化“浙里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应用,同步完成养老服务地图测绘,预计在12月后“数字门牌·一码到家”苍南县民生服务嵌入二维码门牌信息集成系统成熟并进入常态化运行,并探索推出2.0版本。初步形成“两大平台,一套系统”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数据综合分析、设施时实监管、资源智慧调度、信息动态更新等功能,推进我县智慧养老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培训机制升级,全年计划培训养老服务人才300人次,并依托计划年内投用的县社会福利中心和国投·颐园两大中高端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养老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委托全国优质养老企业承接运营,常态化开展机构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家庭照护人员培训,并根据智慧养老工作需要和社区(小区)养老服务需要,为物业人员、社会爱心志愿者和其他有需求人士提供专项培训,建立区域养老网格员队伍,进一步拓宽养老服务人才供给面。
再次感谢您对养老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以上办理情况,如有不同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张 扬 联系电话:59892885
苍南县民政局
2021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