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上走好新时代宜山发展路径

  • 发布日期:2020-07-02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新闻网
  • 字体:[ ]

改革开放初期,富有敢闯敢试精神的宜山人民,紧盯发展脉搏,形成了再生纤维、针织内衣两大主导产业,并顺利获取中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中国内衣时尚小镇”两张国字号金名片,成为展示温州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之一。近年来,宜山镇党委政府直面发展困局,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发展布局,做优环境、做强产业、做精品牌,努力提升宜山小镇精致度,为浙江创建“重要窗口”提供更多素材、贡献宜山力量。

一、创新“三项制度”,激扬干部士气,铸造宜山铁军。

一是创新机制,责任“一绑到底”。自省市县吹响争先创优冲锋号角以来,宜山镇率先推行三套班子领导责任捆绑机制,对照目标任务,紧盯工作短板及民生热点,梳理攻坚项目,组建工作专班,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团队、一张清单、一抓到底”的“五个一”的工作原则,确保每一个攻坚项目落地落实。二是创新考评,积分“一评到底”。创新出台《干部积分制管理考核办法》,实行的赛马机制,将干部业务实绩、攻坚成绩、工作考绩纳入考核范畴,量化考核排名,一季一公示。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岗位调整、选拔任用等相结合,挂牌招才、委以重用,让肯干、实干、能干的干部既有“票子”又有“帽子”,让推诿扯皮的干部掉“面子”。三是创新模式,驻村“一管到底”。为强化驻村干部作为党委政府“特派员”作用,推出“科级干部+科联村室”模式,由班子领导、科室负责人、驻村干部组成驻村团队,同奖罚同责任,共同当好联系村社的“指导员、督察员、监督员、服务员”,发挥团队力量,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优化“三种环境”,保障高质发展,彰显宜山品质。

一是优化人居环境。宜山镇党委政府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水系发达、文脉渊厚的资源优势,宜山将串联“八大滨水公园”,打造一条集“历史、文化、生活、生态”为一体的游步道,最大限度挖掘建设宜山版水乡诗路,辐射全镇,让宜山群众闲暇时能穿行历史、感受文化,提升人居生活品质。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搭载“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出台宜山特色“惠企十条”,以“绣花功夫”精准服务企业,为企业解忧、助力、赋能,把疫情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提升企业发展内动力。三是优化舆论环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宜山将充分发挥“智囊团、讲师团、代表团”作用,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守牢底线、不触红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提升“三类产业”,打造精致品牌,诠释宜山特色。

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充分发挥宜山文化高地优势,通过与高校合作,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内衣等特色传统产业之中,注入年轻力量和特色文化,为传统产业插上文化的翅膀,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搭载中国时尚内衣秀,创新“宜山内衣指数”,真正将内衣做成“唯一”。为新兴产业打造新平台。延续鑫泰企业新三板上市强劲势头,立足整体联动、相互融合,统筹推进亿元企业创业园等新兴产业平台、孵化载体建设,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汇聚叠加、释放效益,为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助力。为服务产业打开新路径。紧贴宜山“老街文化、乡村文化、进士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稳步推进宜山“八大滨水公园”绿道建设,深化“运动带、文化带、经济带”三带合一理念,招引高档商业综合体,借助宜山“15分钟交通圈”优势,擦亮“月光经济”名片,推进“地摊经济”,融合“夜市文化”,真正打开宜山服务产业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宜山镇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实际,以制度管人,以环境留人,以产业引人,抢抓“窗口期”,培育发展新动能,真正在新征程上走好新时代宜山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