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入,让“高铁”更美——写在苍南高铁站新站房启用之际

  • 发布日期:2020-12-02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新闻网
  • 字体:[ ]

  穿越历史时空,时间拉到11年前的12月20日11点12分:风驰电掣的D5566次动车准时进站,工作人员向列车长献上了鲜花。苍南火车站上空霎时烟花绽放、声乐震天,一派喜庆的气氛。11点40分,列车在人们的注目礼中开始运行。温福铁路苍南站同时顺利开通,为建国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在现场,在采访,在见证,这是11年前,记者在动车开出一分钟后,迅速在苍南新闻网上登出《苍南成为全国首个始发动车县级站》现场新闻的开头部分。

  时光如白驹过隙,十一年弹指一挥间。十一年来,始发站:苍南,终点站:北京;终点站:深圳;终点站:成都……苍南高铁承载着一批又一批南来北往、风雨兼程的匆匆过客,承载着天南地北的苍南人敢为人先、敢闯敢干、创业创新的胆魄与精神,也承载着苍南高铁人的艰辛付出和美好期望,驰骋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把无数的旅客带进苍南,也把美丽苍南带向诗与远方,送到四面八方。

  苍南区域发展势头迅猛,高铁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杭深铁路苍南站自2009年9月28日建成启用,客流量从初始设计的日均发送600人次上升至2018年的日均6000人次,高峰期达15000人次。县委常委、副县长肖剑告诉记者,苍南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把握机遇,筹资6.4亿元,进行高铁站适应性改造升级。在国铁集团及其下属上海局集团公司的支持下,代建单位沿海铁路浙江公司、设计单位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四局和业主单位苍南县城市建设中心联袂奋战,历时20个月建设,今年12月2日,苍南百万人民共同翘首以盼的苍南站改扩建工程新建站房终于建成投用,成为中国当前规模最大的县级高铁站、首个2.0版的县级高铁站,也成为我国县级高铁站适应性改造升级的首个“探路样板”。

  山水文化 匠心独运

  像一只巨大的海鸟,凭借东风扶摇,从北方的苍穹飞来,一路向南,越过酷似大鹏展翅的西山,稳稳停栖在苍南高铁站和县城站前大道的正中央。两幢相邻建筑与主站房一体化改造,整个站房造型呈展翅欲飞的海鸟状,东西向宽度超过380米,成为国内县级高铁站之最。县城市建设中心主任詹光华介绍说,苍南县提前介入装修设计方案,委托本土艺术名家创作特色鲜明的艺术精品,实现当地文化与高铁文化的完美对接,让高铁站兼具城市文化地标功能,沉浸式宣传推介了苍南的城市魅力形象。

  走进高铁站,新站房正前方的大广场上,东西两侧长近50米,高约2米的“苍南剪纸”“苍南夹缬”大红苍南文化铁制展板,光彩夺眼,分外醒目。步入一楼大厅,抬头便可看见流光溢彩的主站房吊顶,线条流畅优美,赏心悦目的“黄金海岸线”造型突出了苍南海洋大县地域特色,整体空间淡雅大方而不失庄重感,与现代铁路站房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恰好契合。

  高铁站候车厅入口夹层处高2米、宽96.6米的百米苍南山水画卷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幅《诗画浙江山海苍南》的长卷,凭借山水画的表现形成,以《富春山居图》为创作借鉴与背景,将作为苍南各地著名景点与有地方特色的山、海、江、河等,用电脑影像后期技术,艺术加工拼接串联成山海相拥的美丽画卷,色调统一,画面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适合。山,有云雾缭绕、气势磅礴;海,有波澜壮阔、水天一色,极富于变化。

  记者了解到,该作品是在征稿4800幅摄影作品中,筛选出30多位摄影家近200幅适合主题的摄影作品作为素材,以苍南地理位置从东到西串联排列最后汇聚到苍南县城,内容涉及苍南的山、海、人文景观,分别有玉苍山、鹤顶山、笔架山、望州山、云台山、龙凤山、鹿峰山等苍南的各地名山,海有炎亭、石砰、大渔湾、沿浦湾、赤溪老君岛、渔寮大沙滩、霞关等168黄金海岸线,以及蒲壮所城、桥墩门廊桥、碗窑古村,五凤茶园、莒溪美丽乡村、县城新区等美丽画面。

  作为创作团队的领衔人物、苍南摄影家协会主席林元科告诉记者,作品通过光影艺术充分展示苍南的山与海,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在光影间给观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影像的感染、文化的浸润,更是心灵的升华、奋进的动力。

  特色文化 精彩纷呈

  苍南高铁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对外形象展示窗口,在苍南站融入苍南元素,主要是想通过展示苍南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讲述苍南故事,体现苍南人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

  日前,县政协主席林森森接受记者采访,他介绍说,高铁站贵宾室里无论是以蒲壮所城、金乡卫城背景,通过人物活动栩栩如生的展示明代抗倭历史的夹纻漆器板画,还是曾在故宫办过展览的杨学棒瓷板画,以及林剑丹的书法,本土油画家的大型油画、根雕达人雷朝宣的“碧水丹山”和“海天照落”木雕屏风,每一项创作都耗时大半年,而且要求非常苛刻,不允许任何环节出现错误,特别要注重创作细节的考究和完美。“独占宽闲地,不知摇落天。山林犹古色,风雪自穷年。龟伏灵根寿,禽巢绝顶山。栋梁非所屑,几见海成田。”这是苍南籍书法家林剑丹以秀丽中带着苍劲的风格,书写苍南籍南宋诗人林景熙的《古松》。记者了解到,为了追求完美,林剑丹先生先后书写了好几张大幅作品,精心挑选了一张最为满意的现场上壁,然后画框、核对尺寸,接着调整,再重写三张,挑选最中意的,再装裱,定制完成,确实做到精益求精,至善至美。不仅木雕要投进巨大心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漆画由天然生漆、纻布瓦灰等材料制作而成后,也要先后进行绘画,镶嵌上色漆、贴金、打磨、推光等数十道工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创作者何必阔夫妇竟是在荒田中央搭起简易棚,历时5个月,日夜奋战,赶制而成的。令人赞叹不已的大型鹤顶山油画和玉苍山油画也是借用苍南工业园区的一个闲置厂房,作品曾进入国展、省展的十几个美术工艺师们组成创作团队,在中国美院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们在停水停电的艰苦环境中,耗时半年专心致志的打拼,终于大功告成。

  “要确保充分体现苍南高铁新站房的美术、工艺、书法、摄影等文化作品,作者都是苍南人,题材也全部是苍南元素,作品必须保证长久保存。”林森森欣慰地告诉记者,现在苍南高铁新站房的所有文创作品都充分融入并体现了苍南文化特色,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要求,中国铁路系统相关专家对新站房的苍南文化和高铁文化的完美融合给予高度评价,一睹为快的各批参观团也纷纷为之点赞。

  作为时任宣传部长,高铁站文化融入的第一倡导者和总设计,林森森去年10月开始,就带领各路人马赶往温州、杭州、宁波、桐庐、富阳、千岛湖等高铁站考察,对选择融入什么文化、用什么形式展示苍南文化、如何做好作品维护和保存等课题进行深入调研。记者了解到,在作品创作期间,林森森对各个创作项目至少到场5次以上进行监督指导,对每个创作项目的领衔人他都开通了“全天候微信联系”。

  浮雕文化 精彩纷呈

  走进新站房,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清新强劲、亲切暖人的“文化风”,看到的是一幅幅形态逼真、底蕴深厚的石材浮雕。日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建强在调研高铁站文化融合时高兴的指出,要努力让苍南高铁站成为苍南文化永不落幕的“展览馆”,成为展示并宣扬苍南文化的“新高地”,成为最为独特亮丽的苍南文化网红打卡点。

  在漫长的岁月里,苍南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苍南境内历史名人荟萃,民风淳朴,人文资源极为丰富,节庆与风俗传承延续至今,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积淀并充裕了苍南的人文财富与精神财富。

  乘着电梯,进入二楼候车大厅,记者看到,候车大厅的西侧墙面和东侧墙面创设《苍南民俗风情图卷》和《苍南历史人文图卷》的两大主题石材浮雕。浮雕高1.8米,宽度分别为24.1米、30.40米,有20个不连续的画面。通衢南北、苍南夹缬、畲族三月三、回乡采茶戏、梅峰古道、五凤香茗、太平龙、敬天祭海、拔五更、蒲门兴学、鹅峰书院的浮雕群集中展现了苍南民俗风情的“前世今生”。周凯治水、田连阡陌、碗窑古韵、世界矾都、守卫家园、碧水丹山、桥墩水库、玉苍揽胜、千里海塘的浮雕群淋漓尽致的展示了苍南“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讲述了一代又一代的苍南人民与自然博弈,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而北面2米宽、8米高的双立柱石材浮雕,突出了“烽火护家国”和“改革先行地”主题,以石雕组图的形式,分别以抗倭历史遗迹、展现苍南人敢为人先的事物为题材,同时从苍南改革开放十大事件中选取文化元素,充分展示苍南波澜壮阔的历史底蕴和一往无前的改革精神。

  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去干,候车大厅的石材浮雕创作团队是以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陶伦、孙明胜为主创,以著名雕塑家、国家公共艺术学科带头人、中国美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为指导。11月10日,他们在候车大厅里接受记者采访,一边巡视倾注着自己大量心血的精品,一边深有感触地讲述那段刻骨铭心的创作“非常时光”。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哪里去?我们就想通过对浮雕作品的解读,增强苍南人的自我认知和精神归属感。”孙明胜教授对记者说。一个经典的环境,一定要有灵魂,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精神,这也正是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坚持浮雕作品原创性和唯一性的落脚点。

  艺术是一把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从“英雄人物”平民化的西晋时期“温州治水第一人”周凯,到“千里海塘”建设,从“鹅峰书院”到“通衢南北”,作为浮雕项目的总策划人,陶伦教授胸有成竹,流利地介绍每幅创作画面的定位与立意、初衷与灵感,创新与艰辛。他说,在公共空间宣扬苍南优秀的历史文化,达到创作的艺术性和公共性平衡,这是创作的最美愿景和成功所在。记不清年初“疫情防控期”开始,他们多少次说走就走,“逃离”杭城,悄悄的自驾赶往苍南的创作基地;记不清多少次跋山涉水,深入乡村野里调研考究;记不清多少次置身创作,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只清楚的记得在一大班苍南文化人的献策献智,竭力相助下,八易其稿终获成功。优秀的艺术需要不断地再创作,而每一次精益求精的再创作可以形成新的高度,也成就了苍南历史人文和苍南民俗风情两大图卷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能让更多的苍南人在串珠成链的文化记忆符号中读懂家乡的前世今生,创作团队的一切付出,值得!

  高铁文化 独树一帜

  苍南高铁新站房文化融入离不开站房建设和高铁文化,在站房建设中有效借助现有场站资源,全程利用高铁“天窗点”作业,分班组抢进度协同推进,既保障疫情防控、旅客进出通行、建设互不影响,又节约国土空间和建设资金,提供了我国县级高铁站适用性改造升级的首个“探路样板”。

  “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根据国铁的这一方针理念,苍南站改扩建工程坚持高起点设计,特点鲜明,改造后站房面积达26993平方米,接近原有面积的7倍,同时新增到发线1条、增设站台1座、顶推跨线天桥1座、新建进站匝道等配套设施,采用“上进下出、东进西出”模式,实现进出站旅客分离,人脸识别进站、匝道智能玻璃等应用使新苍南站设施的人性化、智能化水平达到国内最新的第四代高铁站房水平。据了解,苍南站不仅立足于打造辐射浙南闽东北地区5县(市)近400万人口的区域交通枢纽,经中铁总批准还在规划设计上为350km/h沿海高铁并站预留了条件。

  苍南高铁新站房的建成成功破解了出行瓶颈,进一步塑造了浙江“南大门”新形象,形成以站城融合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的新经验。苍南县2.0版高铁站不仅融入当地“十四五”规划,更是着眼于打造温州大都市区副中心城市,将其作为站城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引擎,利用交通走向改变城市走向、高铁人流汇聚城市人流的虹吸效应,辐射带动苍南整个片区乃至浙南闽东北地区的发展。目前,苍南站新增轨道和新建站台已投入使用,日图定办客列车已增加至63列,其中始发达21列,为全国县级高铁站之最。同时充分协调对接周边配套商业元素,以高铁站为中心形成一个新的城市繁华街区,使之成为城市新地标、文化新阵地、人居新窗口。

  12月2日,这是一个让苍南人民难以忘怀、永远铭记的幸福日子。这一天,苍南的交通建设再次树起了振奋人心的里程碑,中国的铁道发展史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千千万万的旅客也将牢记在一个美丽的可以做梦、动人的可以讲故事的山海城市苍南,有一个恢宏气派的建筑和独特亮丽的地方文化完美融合的高铁站新站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