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桥墩,一个“筷子和碗”的山水之约

  • 发布日期:2019-05-29
  • 浏览次数:
  • 来源:苍南县新闻网
  • 字体:[ ]

这里有醉人的山水,玉苍山、玉龙湖、五凤茶园、碗窑古村落……,看过就醉了!

这里有醉人的美食,登上《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白草炖白鸭,纯手工豆腐、桥墩月饼、仙堂白酒……,吃过就醉了。

如果你第一次来,别担心,这里有会吆喝的镇党委书记甘先景。他是地道的“桥墩通”,下得一手“一双筷子五个碗”和“一轴三带布局”的好棋。

您好,这里是桥墩!5月中旬,“峰会苍南”栏目组走进苍南县桥墩镇,如果你对这里好奇,且听镇党委书记甘先景一一道来。

记者:桥墩是农业大镇,这几年桥墩的乡村面貌变化很大。我们很想了解桥墩这几年在乡村振兴上做了些什么文章,换句话说,我们是如何立足乡村,聚焦产业发展,让桥墩变得更有实力的?

甘先景: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全力实施“一轴三带布局、五个三大举措”战略,以开拓“隽秀玉苍、醉美桥墩”新局面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茶叶、杨梅、马蹄笋等七个农业万亩基地是桥墩的传统农业项目,其中茶叶占苍南全县茶叶总产值的60%以上。自2006年起,我们已连续成功举办13届温州(苍南)开茶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今年的开茶节,我们别出心裁地开到了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茶叶泰斗刘祖生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浙江大学茶学系专家及100多位杭州本地的茶商代表参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接下来,我们将以五凤社区八亩后村“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向周边辐射,规划总面积约12.2平方公里,建设禅茶养生区、茗茶体验区、民俗文化博览园、红色文化观光园等五大片区,打造出一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桥墩作为千年历史古镇,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传统民俗资源,其中桥墩月饼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成为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食品和传统民间小吃。近年来,苍南桥墩月饼逐步走向全国,桥墩也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潮式月饼生产基地。目前,桥墩月饼生产企业已有14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产值达两个多亿,为地方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桥墩是中国卤制品“乡巴佬”发源地,“老李”食品作为浙南最大的卤制品单体企业,是浙江省骨干农业企业和中华老字号企业。针对桥墩传统食品行业的优化提升和扶持壮大,我们通过成立行业协会、土地政策优惠帮扶、加大技改投入、规划小微园等措施,进一步增强区域品牌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桥墩特色旅游食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记者:今年桥墩代表苍南参加了温州文博会,我们构思的“一双筷子五个碗”主题理念受到了广泛好评。能说说什么是“一双筷子五个碗”吗?这个创意里面蕴含了怎样的发展思路?

甘先景:桥墩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县仅有的两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玉苍山和碗窑古村落都在桥墩,还有全国最美30座茶园之一的五凤茶园,有中国传统村落矴步头村,红色村庄南山头村等一批有历史有文化的美丽乡村。去年,我们围绕仙堂村、碗窑村、下垟村和矴步头村,成功创建桥莒瓷韵·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今年我们继续加快了对沿线景区的开发和业态产业植入步伐。

今年3月,桥墩镇代表苍南县参加了2019温州文博会,我们以“碗约苍南”为主题,用“一双筷子五个碗”布局,生动地展示了瓷韵小镇风情。“碗”指代碗窑,即桥墩镇碗窑片区,通过对碗窑瓷器的创作提升,展示碗窖悠久制瓷做碗历史及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愿景。

“五个碗”分别指“游一天碗窑”、“当一次碗民”、“吃一碗美食”、“住一宿碗里”、“带一只碗走”,即在这里有陶瓷制作体验,有美丽风景欣赏,有桥墩茶叶和美食享用,有养生度假谷和民宿群居住,有特色商品带回。

“一双筷子”,“第一支筷子”代表桥莒线旅游风情公路,投资3.6亿元,沿线布设绿化、驿站、旅游公厕、廊桥等景观设施。“第二支筷子”代表莒溪峡谷溪流,莒溪大峡谷被誉为“浙南九寨沟”,总投资1.1亿元,首期4000万元的游客集散中心、健身养身游步道和溪谷源流旅游项目等工程已启动开工。

目前,我们在碗窑古村落一期提升工程的基础上,引进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定昌及温州瓯窑传承人陈景炜等大师工作室,研发碗窑青花系列陶瓷产品,推进碗民体验工场、碗窑博物馆、微陶体验馆等项目建设,部分项目已经完成。我们还准备在下垟村美丽乡村精品村的基础上,打造特色美丽民居,建设百草园,开窑仪式广场、修缮龙窑旧址;在矴步头村发展精品民宿和特色农家乐,完善吃、住、购商业服务设施,形成“一路一水带三村”的规划布局,三村之间形成以碗窑观览、下垟体验、矴步商服的区域协同、错位发展,有碗就有家,讲碗的故事,扬家的文化,打造一个不一样的旅游风情小镇。

记者:刚才您提到桥墩是千年古镇,孕育着千年文化。请问我们如何挖掘和保护千年古文化,并提升其内涵的?

甘先景: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们把桥墩文化总结成为“八个一”,即:一人一宅一院一村落,一道一桥一寺一城堡,分别指西晋治水达人“周凯”、谢广昌大宅、鹅峰书院、碗窑古村落、松山古道、廊桥、法云寺、分水关古城堡。

文化是支撑着桥墩城镇发展的精髓,我们倍加珍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一方面,发掘乡土文化充实景观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形不成品牌效应。如五凤,发掘边关之地的古道文化、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万亩茶园的茶叶文化,极大的丰富茶园观光旅游的内容。另外还有陶瓷文化、治水文化、饮食文化、农耕习俗、民族风情等,我们对这些乡土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整合运用,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与当地的景观主题相吻合。

另一方面,以“旅游+”方式带动产业融合。我们对全镇旅游景点做了全面的规划设计,以“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采用“旅游+”的运作方式,加大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以精品景区为基础,延长产业链并向周边村庄扩张,协同带动共同发展,比如前面说到的瓷韵小镇。

记者:桥墩处于大发展大建设时期,需要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我们怎么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担当,助力家乡成为“望得见山、看得到水、留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甘先景:2019年桥墩镇以“铸铁军、比担当、抓落实”为主题,以“十招破十难”为主抓手,开展了“学习年”系列活动。本次活动采取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专题教育与调查研究相结合,采取授课辅导、专题报告、座谈交流、外出考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学习培训工作更好地和全镇发展大局相适应,和干部成长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干部学习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邀请了优秀代表,如优秀驻村干部、全县“十招破十难”十佳支部书记,围绕本镇中心工作和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总结分享工作经验。5月份,我们正在开展集中学习月活动,分批组织前往省团校、浙江工商大学,台州、金华、丽水等地进行封闭式培训和实地考察学习,切实加强对全镇干部各方面的政策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能力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