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3009/2008-00003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县府办
生成日期 2008-07-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07年苍南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2008-07-07
  • 浏览次数:
  • 来源:县府办
  • 字体:[ ]

在苍南县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县长  黄寿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的工作回顾

县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我县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克难攻坚、奋力追赶的四年。四年来,县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道路,致力抓保障促发展,抓调整促转变,抓开放促活力,抓统筹促协调,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五”目标的顺利完成和“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推动苍南发展进入“蓄势后发、奋力崛起”的新阶段。

——经济发展提速,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53.0亿元,比2002年增加58.4亿元,年均递增10.9%。完成财政总收入12.8亿元,比2002年增加5.2亿元,年均增长1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3亿元,年均增长17.2%。农业总产值23.5亿元,年均增长7.0%;工业总产值344亿元,年均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70.4亿元,年均增长13.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亿元,年均增长11.0%;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78亿美元,年均增长41.0%。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1.2亿元和105.7亿元,年均增长20.9%和22.7%。四年期间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突破十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一千美元大关,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均突破百亿元大关。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称号,2005年又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业结构趋优,发展质量实现新提高。产业结构从10.23:53.18:36.59调整为9.3:44.7:46.0,三次产业比例更趋合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培育形成“中国紫菜之乡”等四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蘑菇等八大农业主导产业。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40家。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印刷、塑料、纺织、食品、仪器仪表和礼品文具等六大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升级,培育发展了玻璃、陶瓷、家具、装备等制造业和钢铁、能源、新兴海洋工业、精细化工等临港产业,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打造了“中国印刷城”等五个国字号工业制造之城,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31家,超10亿元企业2 家,新增9家无区域企业集团。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55亿元增加到131.3亿元,年均增长24.3%,工业园区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提高到64.7%。组织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62个,发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34个产品获省、市名牌产品,23个商标获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商贸流通业态不断创新。以印刷业和食品药品安全为重点的市场整规工作取得实效,全县形成了人参鹿茸冬虫夏草、印刷材料、台挂历等三个全国性的交易集散中心,专业市场成交额从80亿元增加到200亿元。连锁超市覆盖35个乡镇,新建农村放心店519家。成功举办四届中国轻工产品博览会印刷与礼品展和首届中国台挂历暨文化用品展览会。2006年旅游接待首超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8亿元。

——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城乡建设的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四年累计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7.5亿元。县城新区和龙港城市中心区建设扎实推进,两个核心城镇的融合发展趋势和产业聚辐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化发展框架基本拉开。全县新增商品房面积81万平方米,新增城镇公共绿地42公顷。道路交通设施大为改善,融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高速公路、龙港世纪大道、县城新区道路网、龙港中心区主干道相继开通;在全市率先实现康庄公路行政村通达率和硬化率“双百”目标,建成通村公路713.8公里,新增公路里程超过建县以来的总和;改造通乡公路36.1公里,硬化县乡公路150.9公里,结束了县内等级公路砂化历史。“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启动整治村建设262个,通过市级验收137个,有12个村建设成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农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等工程节节推进,完成水库保安7座,维修山塘水库119座次,疏浚河道200公里。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1个,省、市级生态乡镇8个。电镀业、卤制品业、高速公路无黑烟区等整治通过省市的严格验收,再生纤维褪色污染整治实现提前“摘帽”。

——项目带动明显,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狠抓“项目经济”,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共引进县外企业120多家,总投资约140亿元,其中超亿元工业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43.3亿元;外资项目56个,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累计1.42亿美元和5255万美元,分别是建县以来的5.3倍和6.5倍。安排重点工程建设资金41.1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65个。高速公路苍南段、苍南中学、挺南水库等31个项目已建成投用,江南海涂围垦、温福铁路苍南段、78省道改建、104国道二期改建、瓯南大桥、垃圾发电厂、县城引水等19个工程有序推进,苍南电厂、大渔湾围垦、珊溪水库引水等工程已进入评优或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平台环境不断优化,苍南临港产业基地成为全市四大临港产业基地之一,苍南工业园区(灵江山海协作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千方百计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2209亩,完成供地3455亩。大力实施“电网建设大会战”和有序用电管理,新增电力容量100MVA,一大批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四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1亿元,年均增长20.4%;其中工业性投资63.2亿元,年均增长48.5%。

——改革不断深入,行政效能有了新提升。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建立村账乡镇代理制度,取消农业税,扶农惠农的政策实施力度切实加大。完成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县380项行政许可项目削减至222项。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直接支付范围不断扩大。实施乡镇财务代理报账制试点和教育经费“体制到乡镇、预算到学校、经费到中心”的管理新机制,乡镇和教育负债问题有所缓解。建立招投标统一平台,招投标管理机制得到落实。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管运营机制,财政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国有流通企业、工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力度得到加强。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科学民主依法执政能力切实提高。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全面完成“四五”普法,深入推进“平安苍南”建设,集中开展“企业服务年”和投资环境大整治活动,信访秩序明显好转,荣获“综治工作先进县”称号。大力实施“效能革命”,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和议事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县长专线制度,不断深化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

——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9.5万人。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开发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32项,申报省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12项。投入教育经费13.1亿元,全面实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初中升高中比例达86.2%,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高考上线人数和录取人数连续四年居全省县级单位第一。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文化精品创作和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建设健身苑点350个,成功举办两届县文化艺术节、首届温州苍南开茶节、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和县第二届运动会。广电事业稳步发展,新开通88个行政村有线电视,有线电视通达率达78.6%。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成功阻击“非典”、苯酚泄漏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全县农民参合率达69.9%。人口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新增就业岗位16500个,31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社保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保待遇稳步提高。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广泛开展,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82.2%和96%。落实扶贫资金1.1亿元,发展各类扶贫产业基地15万亩,新建续建下山异地脱贫点67个,搬迁农户7620户28183人,培训农民58200人次,年均劳务输出18万人次,实现了23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071元和5682元,年均增长8.2%和8.3。工青妇、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发展,人民武装和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档案、气象和人防等工作取得新进步,蝉联四届省“双拥模范县”,荣获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国防动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全县人民刻骨铭心的一个年份。这一年,我县遭受了历史罕见的超强台风“桑美”的重创,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惨重损失。面对抗大灾的严峻考验,全县上下把各级各界的亲切关怀和真情援助转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最快的速度,最顽强的毅力,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一是把灾后重建作为重中之重,确保灾区社会稳定。组织救灾资金2.8亿元,在取得“五有五通五保”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推动、灾民自救、社会帮扶等渠道,全力以赴做好16293间、33个灾民新村的倒房重建工作,预计春节前大部分灾民能够住上新房,所有灾民能够安全温暖过冬。二是把“四大工程”作为发展的主载体,力保发展势头不减。县政府锁定全年目标不动摇,倒排时间进度,强化责任措施,奋力推进生产发展和灾后重建双轨并进。招商引资提前一个月完成市里下达的指标任务,工业经济在“工业项目推进年”和“双月攻坚大行动”的推动下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额及增幅均创历史新高,来料加工业、“农家乐”等新兴的富民攻坚项目快速兴起,海洋经济总产值逾30亿元,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是我县强化投资、培育平台、促进开放、优化结构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时期,也是我县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成效特别显著的时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历届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县委和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全县人民群众开拓创新、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苍南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四年的奋进历程,我们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即期影响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中获得了不少深刻的启示。一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思路。我们相继提出了构建“一中心、三基地”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六个战略重点,六个强力提升”战略部署,明确了“两区集聚、三带协进、陆海联动”的发展思路,成功对接了省、市的规划蓝图,为推进新一轮发展赢得了主动。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实践证明,经济不发展就没有地位,文化不发展就没有品位,社会各项事业不发展就不能升位,只有推进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协调发展,才能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打好坚实基础。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民生、维护民利、排解民忧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在解决群众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赢得了全县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四是必须坚持狠抓落实,用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始终把狠抓落实作为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把落实效果作为衡量工作的评价标准,实施了一批抓工作的推进载体,形成了一套抓落实的有效机制,确保了发展的持续推进。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四年的探索,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追求更好更快发展的困惑。我们的基本县情仍是欠发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主要表现在: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效不够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质量和效益尚需提高;二是要素制约、环境压力仍然影响着我县的发展,需进一步加大破解力度;三是区域发展还不平衡,部分群众生活水平不高,民生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市场整规任务很重,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维护稳定任重道远;五是少数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干劲不足,部门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尚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加快发展,成为温州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我县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既是争相发展的激烈竞争期,又是至关重要的加速发展期。全球产业转移步伐仍在加快,全国经济仍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和改善,我国的发展条件、发展质量和发展势头将进一步趋好。省、市高度关注欠发达地区和温州南部经济发展,并对我县在温州南部率先崛起寄予厚望。我县大市场、大交通的格局已经形成,持续多年的建设投入激发的增长后劲将有效释放,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海洋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吸纳国内外贸易与产业协作的能力将切实增强。这些都为我县后发崛起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空间。但我们也必须看到,WTO过渡期结束和国际贸易壁垒抬头,国家土地和信贷政策进一步趋紧,使我县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显迫切;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使我县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和谐社会建设实践,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正视问题,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扬长避短,牢牢把握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动权。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苍南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达到286.8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达到692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达到24.5亿元。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2%,达到4.8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以上,五年累计达350亿元。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三大产业比重为6.7:47.3:46.0。基本形成传统优势产业、高附加值新兴产业和临港型产业三大产业群。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以上。

——城乡一体不断推进。实现灵溪、龙港两大城镇组团发展,基本构建起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城乡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0.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规模达到6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初步形成以灵溪、龙港为核心、以中心城镇为重点、以农村新社区为基础的梯次分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型社会建设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文教卫体事业更加繁荣,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基本构建起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社会事业体系。

——和谐程度逐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2200和8350元,年均增长率均保持在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6%;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8.6%以上。

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催生壮大主导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快速提高经济总量,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实现苍南经济在温州南部率先崛起。

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优化。紧紧围绕建设“大温州”战略新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南端制造中心的战略定位,优化工业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两区三带”产业布局架构。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仪器仪表、不锈钢、微晶玻璃、超细纤维等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依托临港优势,优先发展能源、机械装备、精细化工、海产品精深加工、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项目,打造工业经济的战略支撑点。充分发挥苍南工业园区和临港产业基地两大“主战场”作用,按照设施系统化、功能配套化的现代化园区标准,切实优化项目发展的平台环境。依托龙金大道产业优势,大力整合沿线产业资源,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加快提升以块状经济为基础的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经济的组织化程度。深入实施大企业项目培育工程,鼓励企业通过相互参股、强强联合、强弱整合等形式,做大规模,做强竞争力。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形成项目滚动推进机制;以抓项目的“四率”为关键,力促意向项目早落实,合同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投产。力争五年完成工业性投资130亿元,培育5个年产值超10亿元、50个年产值超亿元、100个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大企业大集团。

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完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实施一批重大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带动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使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向企业倾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推进印刷、塑料、纺织、食品、仪器仪表、礼品文具等六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最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推动整体产业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加强对产业集群的质量管理,通过加强监督抽查,建立企业退出和奖惩机制。推进制造模式创新,大力抓好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品牌梯队储备制度,五年内创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3个,省名牌和著名商标30个。

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坚持以推进三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一是与打造先进制造业相结合,全力发展集聚要素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制造业的两端延伸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的发展。规划发展铁路站场经济,建设一批仓储中心和物流节点,整合运输、仓储、配送网络和传统物流企业,培育第三方物流,拓展现代物流业。二是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 全力发展集聚人气的商贸流通业。加快构建以灵溪、龙港为中心,金乡、钱库、马站等乡镇为次中心的“两主多次”商业网点布局体系。加快传统流通业的改造提升,着力推进浙闽边贸市场群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商贸现代化进程。三是与满足都市消费相结合,全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业。突出山海旅游和商务旅游,主攻海上旅游,做精山上旅游,发展农家旅游,带动商务旅游,建成浙南滨海旅游胜地,打响苍南旅游品牌。

(二)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推进陆海联动发展

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依托山海并利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前提下,发展以高效、特色、生态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努力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扶持发展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施“种子种苗”和畜禽品种改良工程,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加快优势产业、品牌产品的培育。合理开发林业产业,发展壮大林业经济。探索农作制度创新,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体系。推进农村新型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努力为广大农民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实施“强龙工程”,重点扶持100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00家。

深入实施富民攻坚。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按照“集中攻坚、巩固提升、跨越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富民攻坚三年计划”,争取25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500元。做好“山海协作”项目对接,加大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力度。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海旅游、农副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等二、三产业,促进20万山区、渔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转产转业。健全“政府购买培训、市场提供培训、农民自主选择培训”的培训机制,确保培训农民8万人、新增输出2万人。加快重点镇、产业基地及中心村的下山脱贫点建设,五年计划迁移人口4万人。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依托滨海资源,以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为突破口,加快陆海连接通道建设,完成舥艚中心渔港、炎亭渔港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大渔湾渔港工程建设,启动霞关渔港二期工程,着力形成以临港工业为龙头,海洋运输为支撑,滨海旅游和海洋渔业为特色的海洋经济体系,实现海洋资源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的转变。坚持“调整捕捞、优化养殖、主攻加工”的思路,发展远洋捕捞业和精品养殖业,扶持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贮运、贸易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提高渔业综合经济效益。

强化城乡联动发展。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研究制定城镇支持农村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城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加强公共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促进资金、人才和产业向农村转移。利用村企共建、结对扶贫、科教下乡等活动,引导城镇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新型城市化对人口布局和社会结构优化的功能,切实带动农民进城就业转移。把中心镇和中心村作为下山脱贫、异地开发的战略节点,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合理归并自然村和居民点,促进农村产业和人口集聚发展。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

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进一步完善城镇发展体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大中心城市框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对接温州大都市建设规划,按照“两核融合、轴线连接、功能互补、组团发展”思路,完善实施域城镇体系规划推进各项专业规划以及控制性详规的新优化和全覆盖。坚持构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方向,强化灵溪、龙港同城发展的理念,着力发挥“两核”在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的领跑作用。以行政中心搬迁、火车站场建设为契机,加大县城新区建设力度,稳步推进旧城改造,深化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树立浙江“南大门”的县城新形象。以瓯南大桥通车、临港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突出港口城市特点,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龙港城市中心区,在培育现代工贸港口城市新形象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交通先导,打通灵溪至龙港的城际快速通道,完成温福铁路苍南段、78省道改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启用苍南西客站,启动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工程,加快形成快速便捷的内外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引供水网络项目,完成县城引水工程和珊溪引水工程建设,改扩建一批镇村水厂,切实增强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水利设施建设,继续重视矴步水库、炎亭振兴水库等建设,实施桥墩水库、吴家园水库、马站十八孔水库、朱家站水闸、夏桥水闸的保安加固和横阳支江四期等县城防洪工程,完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完成县城、龙港、舥艚污水处理工程,建成灵溪、龙港城市供气管网,不断完善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社区服务等设施,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发挥金乡、钱库、宜山、矾山、马站、桥墩、藻溪、赤溪等重点城镇的轴心带动作用,根据区域特点和新的发展方向,开发、整合城镇内未改造开发的地段和区块,落实“城中村”改造,突出城镇特色和内涵,提升城镇形象。优化沿龙金大道、78省道、环海公路的镇村规划,稳步推进村镇开发和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努力形成协作共赢、错位发展的开放式城乡一体发展结构。加强城镇管理和文明创建,探索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强化交通、市容等管理,建设一批精品小区,推进城镇街区、公路沿线和新农村的“亮灯”工程,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

(四)强化资源有效配置,着力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坚持走集约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积极抢控资源,加快土地、能源、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集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大力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基本完成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建设,启动并推进大渔湾围垦工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局部修编和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做好国有未利用地、盐场等土地后备资源与城镇开发建设空间、时间上的衔接,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利用旧城改造、下山易地脱贫、万户避险、灾后重建等,积极做好宅基地复垦工作,同时加大土地整理和标田建设力度,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抓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推进造田造地工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快能源项目建设,完成浙江苍南电厂一期工程建设,建成皇帝坪、北关岛风力发电场。进一步完善电网结构,新建和扩建一批输变电工程,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提高供电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市场配置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机制,整合人才培训资源,强化本地人才培养,积极筹建人才大厦,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人才资源的培养、使用、管理机制创新。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抓住国家有关扶持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和倾斜。进一步发挥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发展多种融资形式,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提高金融机构信贷供给能力,加强银企对接,推进企业上市。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推进标准厂房建设,鼓励企业开展“零土地技改”和“零土地招商”。实行工业用地公开出让,严格执行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设容积率双控标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调整峰谷负荷,缓解电力容量的高峰紧张局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浪费资源的落后工艺,限制高耗能、高耗材行业,鼓励企业废物回收和循环利用,培育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典型企业。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重点抓好塑料制品、化工、不锈钢等高耗能产业的节能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建筑节能标准,确保新增商品房和公共建筑达到50%以上的节能设计要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分区定位,进一步强化目标考核机制。健全环境监管体系,推进污水、空气、噪声监测系统建设,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农村规模养殖场污染源和生活污水的整治力度,加强小流域和水土流失治理。启动绿地工程、清水工程、蓝天工程和洁净工程,建设道路绿带、公园绿地和水面有机结合的网络化生态景观体系。到本届期末,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大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超过290天,至2010年建成生态建设初步达标县。

(五)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要大胆突破超常规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注入发展新活力,营造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完善财政筹措和运行机制。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不断提高乡镇财政运行质量。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证重大产业化项目、农业农村、社会保障、社会事业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投入。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风险责任约束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进一步拓展招投标领域,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和创新。依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放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范围,鼓励并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供水、环保、园区开发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坚持“信用立县”战略,整合完善信用信息收集、发布体系,建立信用评估监督机制,探索建立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制度。深化金融改革,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培育风险投资机构,分散金融风险。继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等公共事业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富余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乡镇机构编制总量五年内只减不增。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注重引进和培育以外向型、科技型、生产型为主的有根产业和有税企业,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和技术含量高、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项目。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和领域,突出“以民引外、民外合璧”,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产业链招商、蹲点招商和节会招商等推介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实行“一个口子”对外招商,切实把好项目准入关。强化招商安商服务机制,提升跟进服务质量,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进资率和投产率。充分发挥在外苍南人的作用,健全返乡创业机制,引导在外苍南人回乡创业。本届期内,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美元或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突破40个。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壮大出口群体,鼓励企业巩固和拓展传统市场,扶持发展加工贸易,重视对台贸易,推动贸易增长方式新突破。健全反倾销应对体系,提高国际贸易摩擦应对能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合作交流,鼓励企业通过资源开采、合资合作建厂等多种形式外拓发展。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研究制订和谐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建设全面和谐新苍南。

突出抓好民生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方针,不断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建立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分配比较合理、劳动关系基本和谐稳定、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大社保体系。在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的同时,健全慈善网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确保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95%。积极推行非公有制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重视建设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适时建设廉租房,强化中低收入家庭及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以“文化苍南”建设为载体,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激励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拓展科技应用领域,推进科技创业园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扶持农村教育,统筹发展高等教育、远程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构建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创建教育强县。繁荣公益文化事业,广泛开展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文化艺术中心、广电中心及一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城乡卫生资源,以加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提高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力争进入全国双拥模范县行列。健全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计划生育率保持在88%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下。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继续推进工青妇、老龄、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档案、气象和人防等工作上新水平。

大力推进平安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制水平。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加大对突出治安问题的专项整治力度,确保社会治安稳定。积极构建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公共突发性事件预警系统和各类应急预案,提高防范和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加快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新建应急避难场所100处,满足5万余人紧急转移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整规工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遏制不合法不正当竞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构筑“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不断健全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增强基层化解矛盾的能力。加强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

三、2007年主要工作安排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完成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生产总值173.4亿元,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增长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增长13%。外贸出口总额2.2亿美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300元和6100元,增长率均为8%。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2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3.2%。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力抓重点,力抓关键,力抓载体,力求突破。

(一)强力推进工业发展。细化优化“两区”平台及各乡镇产业功能区规划,进一步理顺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机制,再掀开发建设新高潮。完成苍南工业园区的园区大道、经二路一期和临港产业基地时代大道等园区主干道建设,推进水、电、排污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已经落地的35家企业顺利进场,争取全部开工,20家企业建成投产,力争新增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入园项目20个。突出抓好重点骨干企业和销售超亿元企业的分层扶持,深入开展金、银、铜牌企业和纳税大户评比活动,通过财政扶持、信贷支持、要素调度等措施,培植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1家。加快已批建的97.4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引导中小企业集约化规范化发展。整合各方资源,扶持发展建筑业、矿山井巷工程业,提高企业的资质等级和施工能力。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培育发展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深化“企业服务年”、“工业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年计划开工60个项目,竣工40个项目,完成工业性投资25亿元,其中技改投资10亿元。确保工业总产值突破39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55亿元。计划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4个

(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富民攻坚三年计划”和农村建设“1+3”行动为抓手,大力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强化农村指导员工作制度,建立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现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全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加大农业科技开发和引进力度,推进特色、高效农业的规模化进程,规划和建设8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入实施“强龙工程”,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规模,培植14家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脱贫小区、移民点,抓好“十万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面实施“农民信箱”工程,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致富。大力推进“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不断优化村庄布局,推进以乡镇为单位的村庄连片整治,加快中心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完成村庄整治55个,建设省级示范村4个。深化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和康庄工程建设,发展农村客运,解决好农村居民“出行难”问题,逐步形成建管养一体化和路站运一体化;深入实施省“千库保安”、“千万农民饮用水”和“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抓好新农村电网、通信、信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化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和拆迁安置政策。加强民主法制村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落实村务、财务公开;落实“三真”,关爱农村基层干部,下大力气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全力推进以观光、商务、休闲度假为重点的现代旅游业发展。以渔寮、炎亭、玉苍山、莒溪等山海旅游为主线,以抗倭、古碗窑、炼矾等人文景观为补充,以灵溪、龙港为集散中心,争取引进实力雄厚的投资集团开发我县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促进旅游业走旅、工、贸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加大现代商贸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龙港商业中心、灵溪江湾商业中心等一批商贸精品工程,打响特色街区品牌。依托浙闽边贸市场优势,推进专业批发市场从商品集散地向物流配送中心的转变,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完成浙闽轻工城建设,启动建设建筑材料市场和印刷材料市场等一批条件较为成熟的服务业项目,带动市场升级。加快龙港诚大饭店、东方大酒店等星级大酒店建设。进一步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带动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等相关行业发展。重视社区服务设施和全民网点建设,重点布局和发展社区购物、养老托幼、医疗保健和教育培训等居民服务业。重视培育信息咨询、设计创意、现代金融、文化娱乐等产业。

(四)突出实施选商引资工程。坚持扩量与提质并举,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选商引资文章。依托“两区”平台,通过招商会、洽谈会、在外苍南人等载体,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等作为选商引资重点领域,精心包装推介一批大项目,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苍南。整合发掘选商资源,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动工的项目土地予以收回,对有条件的企业或项目鼓励合资,对一些零散的项目落实整体选商。集中精力抓好选商引资软环境建设,强化责任制督查考核和跟踪服务,加快项目落地速度。全年合同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00万美元,利用市外内资3亿元。加快出口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出口,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组织企业到境外参展,进一步拓宽出口市场。支持和引导印刷、纺织、包装、文具、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境外投资,进一步拓宽外经合作领域。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

(五)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着眼于全县“一盘棋”, 按照新型城市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现有城镇体系。着眼于强化城镇功能,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县垃圾发电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加快县城引水工程建设,启动建设县城、龙港天然气利用工程和龙港、钱库、桥墩、藻溪、赤溪等镇供水设施改扩建;建成220KV灵溪变、龙港变和110KV县城、龙港城东、凤江变等5个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县图书馆,争取开工建设县体育馆,积极做好县游泳馆、龙港体育馆、县广电中心、龙港高级中学迁建等工程前期工作。着眼于改善城镇环境,加强主要街道摊点、广告牌、违章建筑、环境卫生的清理和整顿,改善街容街貌。着眼于完善县域交通综合网络,开通瓯南大桥,完成建设104国道二期改建工程,加快78省道、温福铁路苍南段、龙港世纪大道四期、苍南大道、县城新区道路网工程建设,做好灵海大道、桥玉线进口段、沿浦至沙埕等公路的前期工作,规划并启动新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完善康庄公路临水临涯高落差路段的安保设施。

(六)切实抓好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完善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以财政补贴方式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努力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000个。深入开展“148”法律援助工作,继续实施以关爱民工为主题的“和馨行动”。推进社保扩面征缴,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做到即征即保。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保障工作,一视同仁落实体制内外人才的医疗、住房、教育、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选择和实施一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争取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0个以上,新增省、市高新技术企业3-5家,研发中心2-3家,争取建立

(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和谐校园、和谐企业、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细胞”。发扬创新精神,开展劳动竞赛,着力营造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认真抓好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深入推进以食品药品安全、印刷业等领域为重点的市场整规活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加快建立诚信规范安全的生产经营秩序。加强政法基层“四所”建设,整合基层综治、司法、流动人口管理等组织资源和力量,强化乡镇综治中心建设,完善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进一步推动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加快引导形成依法、文明、有序的信访工作秩序。继续推进“扫黑枪、除黑恶、反两抢”专项斗争,打好全民禁毒战争,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着力破解灾后倒房重建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难题,确保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认真做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推动农村民居安全工程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环境,编制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政策和生态补偿机制,深化“三沿整治”、青山白化整治和“乡村清洁行动”,新创建40个生态村。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完成钱库、宜山城区河道整治和肖江塘河疏浚工程,开工建设龙港白沙河二期治理工程和沪山内河、金舥河道疏浚工程,开工建设浦亭、赤溪等一批小流域治理工程。继续加强褪色、废塑料洗涤、电镀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和长效管理,坚决关停重污染企业。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为民掌权、为民谋利、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
  (一)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政府执行力,以政府的转型应对经济社会的转型。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提高政府功能输出能力。统筹整合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要求,推进决策职能的核心化和集中化改革,努力解决政出多门的问题。探索建立乡镇综合执行机构和部门、乡镇的综合协作机制,强化乡镇调控职能,着力解决“看得见管不到”的问题。结合机关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审批运作新模式,开展“阳光投诉”,进一步解决群众“怕办事”的问题。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网上办公,切实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二)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按照“法治苍南”建设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意见》,优化政府决策机制,健全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努力实现行政行为在每个环节的规范化和法定化,减少自由裁量权,提高政府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政协的联系,认真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的承办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各类投诉案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认真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不规范行政行为,坚决查处执法中的违法违纪案件。

(三)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善抓落实的能力。建立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使抓落实真正成为推进工作的一种常态。进一步完善对部门、乡镇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将政府各部门各乡镇工作岗位和领导岗位的责任具体化,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完善和全面推进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部门及乡镇决策失误、违法行政、执行不力、效能低下、拖沓推诿、疏于管理和处置不当等行为的问责,努力建设责任政府。要以群众的口碑为政绩,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关心民情,重视民生,解决民忧,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四)增强自律意识,提高廉洁从政的能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以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部门为重点,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国有资产运营、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行政审批权运用等方面的监管制度改革。创建节约型机关,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更多的财力用于群众直接受益的公益事业。坚决打击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坚决查处涉农涉企领域的乱收费、乱摊派和征收征用土地过程中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推进新跨越,实现新发展,是时代赋予新一届政府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历史使命,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共创苍南更加美好的明天!